9月24日至26日,國家稻米精深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十周年慶典暨2023創新發展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辦。本次大會以“十年‘稻’路,創新未來”為主題,匯集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張洪程、胡培松等專家,以及300多位稻米全產業鏈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同出席會議,共同探討稻米精深加工產業技術創新發展。青島海科佳“全自動直條米粉生產線”獲得各位專家評委的好評,在本次大會上榮獲“創新產品獎”,并作題為《米粉智能化裝備的發展與行業變革》的專題報告。
稻米精深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于2013年獲科技部批準開展試點建設,匯聚稻米行業頂尖智力資源,組建了由12名院士領銜、26名國內知名專家把關的專家委員會。聯盟理事單位遍布稻米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輻射帶動全國稻米產業發展。
今年是“國家稻米聯盟”成立十周年,在本次大會上結合稻米產業發展設置豐富的活動內容。湖北省副省長吳海濤在會場發表致辭,向大家介紹了湖北省稻米產業發展情況。由稻米聯盟理事長、湖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游艾青主持,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孫寶國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洪程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稻所所長胡培松研究員等專家針對“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精深加工促進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及“智能化裝備賦能稻米產業轉型升級”等專題展開高層論壇,為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稻米是中華兒女數千年來賴以生存的主糧之一,它的衍生品“米粉”的生產消費也有二千余年的歷史。米粉在米制品歷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大米深加工后的大宗精美食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歡,中國是米粉最大的產銷國,據紅餐大數據公布,2022年全國米粉產銷量不完全統計約1460萬噸,產值達1324億元。迄今為止,90%的米粉生產處于半手工半機械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狀態,均以年產1000噸左右的作坊為主,全國萬噸以上的生產廠家不足60家。大多數企業仍在使用碎片式的生產裝備布局,形成不了自動化生產連線,嚴重制約企業的高效、規模化發展。用工多、成本高、環境差、效率低、利潤低是制約米粉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青島海科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青島海特佳公司具有30余年不同品類米粉工藝、裝備的生產、研發經驗,將數十年成熟的米粉生產工藝沁入生產裝備的骨髓。以不同品類的米粉自動化、智能化裝備協同米粉生產企業進行生產工藝和裝備的整體升級和改善。目前已實現直條米粉、鮮濕米粉、水粉、塊粉、河粉、西式米粉六類產品自下配米至自動分量稱重包裝的自動化連線裝備,同比傳統產線產能,用工減少120-300%余,耗水減少150-400%,耗電減少2-3%,耗氣減少20-40%。盤粉和排米粉的生產裝備也已達到80-90%自動化水平。
海特佳建有行業內首條米粉工藝實驗生產線和工藝實驗室。米粉自動化生產裝備通過自身設立實驗室的深入研發,實現了多品類米粉核心工藝技術的重大突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1項,軟件著作權2項。一熟一老化技術、制熟技術、高溫老化技術、蒸汽+空氣能復合烘烤節能技術均通過工藝驗證和裝備運行應用驗證。1200公斤至40公斤/小時產能的大小機型充分,體現出節能、環保、高效、產能規模化的效果。
在米粉生產配方中,海特佳通過專業檢測,驗證不同產區、不同秈稻、粳稻大米品種的直、支鏈淀粉的含量、物化屬性,對各省區的米粉適用稻品種進行篩選,進行了全米配方、不同淀粉調配配方,雜糧配方組合的理化、感官分析,品質定型等大量的基礎性生產應用和驗證工作。為企業在不同省區、不同風格的米粉生產中,提供標準的適配配方選擇,并切實保障了米粉食品安全、食品衛生、產品品質的提升,促進米粉產業健康、規模化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蒞臨海科佳展位了解米粉裝備及產品)
(中國科學院張啟發院士與海科佳進行交流)
(聯盟理事長、湖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游艾青與海科交流)
(眾多專家、企業代表等到海科佳展位交流產品)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