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的入局者一定要快速找到自己的基因和‘異質性’,才能在一輪又一輪的洗牌中活下來。”
“先活下去,再談如何活得好。”
縱使互聯網醫療已在市場和政策的驅動下生長二十年有余,但時至今日,每一位參與者卻仍要帶著這份“原始危機感”自我審視,并不斷在風云變幻的行業內摸索出路。
無數企業直面的兩難問題是:資本的“短平快”邏輯與講求長期投資回報的醫療行業天然相悖,但市場瞬息萬變,如若企業無法拿出具備盈利條件的商業模式,就意味著迅速“斷糧”出局。
眾多入局者中,瞄準慢病管理方向的智云健康是努力且幸運的那一個。從糖尿病專科管理到如今國內最大的數字化慢病管理方案提供商,他們依靠SaaS(軟件運營服務)產品在業內成功占得一席之地。目前,智云健康旗下的SaaS產品在院內院外“雙線并行”,全國主流醫院覆蓋率達20%,藥店覆蓋率已超過三分之一。
2022年7月6日,隨著一擊洪亮的鑼聲,智云健康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這讓其在業內收獲了更多關注,同時也背負更高期許。
即便已經成功上市,智云健康仍把自己定位成一家創業型公司。以SaaS系統服務為載體,智云健康近年來不斷沿著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縱深探索,科研、應用成果逐漸落地。為探尋其生存密碼與未來的發展布局,“醫學界智庫”與智云健康首席醫學官劉紅櫻博士展開交流。
重大轉型:
醫院為先,從TO C到To B
在劉紅櫻看來,智云健康在2016年從To C轉入To B,是公司發展的重大轉折點,這一戰略決策奠定了智云健康如今的業務版圖,又或許在無形中撬動了屬于智云健康的“命運齒輪”。
據數據測算,中國的慢病患者大概有5億人。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雖然在院內的診斷和治療流程非常明確,但在院外,大部分患者并不知曉如何去管理。
于是,以“糖尿病”為慢病切入口,用數字化的手段去解決疾病相關問題,成了創始人匡明起心動念、組建智云健康的出發點。2014年12月,他和團隊帶著一款名為“掌上糖醫”的APP走入大眾視野,這也是后來智云健康的雛形。
2015年11月,憑借有效與易用的特性,“掌上糖醫”在上線不到一年的時間即實現患者服務量100萬的突破,在眾多糖尿病線上管理軟件中成功突圍,后來,業務范圍逐漸擴展到高血壓等慢性病。
雖為“百糖大戰”中的幸存者,但匡明和團隊很快意識到,國內民眾的健康管理意識仍未完全覺醒,直接向患者端滲透的難度太大,商業拓展的效率也事倍功半。完全To C端的布局,在短期內是行不通的。
怎么辦?
必須轉型。2016年,智云健康帶著“醫院為先”的戰略指導原則,啟動醫院SaaS業務,向醫院與醫生端發力。2017年,智云銀川互聯網醫院成立,品牌全面升級為“智云健康”,服務范圍由糖尿病轉為整個慢病領域。
“三環式”布局:
醫院、藥店、個人三端持續耕耘
“在民眾心里,醫療消費和一般性消費不同。日常消費中,用戶看到合適的產品會直接下單,但在醫療活動中,醫生則是影響患者決策的關鍵角色。”劉紅櫻解釋道。智云健康近日發布的《2023年中期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已有2658家醫院安裝智云醫匯SaaS,包括780家三級公立醫院及1115家二級公立醫院,這其中就包含39家中國百強醫院。
而在2017年后,隨著醫藥分家和“雙通道”政策的逐漸落地,處方外流成為大勢所趨,院外就醫場景不斷拓展,智云健康準確地把握政策脈搏,又進行了一次戰略升級——在藥店布局SaaS產品,據劉紅櫻介紹,目前已有20萬家藥店應用智云健康提供的SaaS產品,在全國60萬藥店中覆蓋率約1/3.
據劉紅櫻介紹,隨著智云健康的SaaS產品與附加服務深入各大醫療機構,醫院與企業會逐漸建立起信任關系,與此同時,醫院除了采購醫療服務本身,也會采購藥品、耗材和器械等醫療產品,智云健康進而有更多的商業合作機會。
但劉紅櫻表示,智云健康最初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一直未變,事實上,他們針對個人的慢病管理方案也在不斷向前推進。在糖尿病之外,智云健康已經將疾病覆蓋范圍拓展到更廣泛的領域,例如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腫瘤,以及睡眠障礙、情感焦慮等心理性疾病。能夠實現線上化便捷管理的疾病,智云健康都在力求打造出最佳解決方案。“醫學界智庫”了解到,截止2023年上半年,智云健康在線服務人次超過8000萬,注冊醫生超過10萬名,注冊用戶超過3000萬名。
圖/智云健康:2023年中期報告
按照患者的不同就診場景,智云健康在招股書和年報中不斷體現著他們的“三環式”布局。智云健康的半年財報顯示,其2023上半年的收入達到18.03億元,同比增加30.6%,虧損同比收窄87%,差異化慢病管理模式已經逐漸跑通。
新發力點:
AI驅動臨床診斷與藥械研發
對于互聯網醫療來說,今年的新風口與ChatGPT深度綁定,AI的無孔不入激發了人們對于未來醫療的無限想象。
今年7月,國家衛健委等六個部門聯合發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中明確提到,“推進醫學人工智能試點”是醫改工作接下來的重點任務之一。
作為國內最大的慢病管理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智云健康將發展醫療AI技術作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戰略。據劉紅櫻博士介紹,智云健康自創立伊始不斷積累各種醫療數據,包括各種醫學知識、文獻、書籍、辭典、指南、病例、臨床研究、基礎研究等,同時伴隨業務的發展也積累了大量的數字化醫療服務的院外數據。智云健康通過不斷優化的數據處理能力,將海量的大數據深度結構化,建立強大的知識庫及知識圖譜,結合機器學習提升AI算法和運力,自研成功智云醫療大腦(ClouDr Brain),并搭建了兩大醫療行業模型,分別為ClouD GPT和ClouD DTx,為數字化慢病管理提供核心的技術解決方案。ClouD GPT主要用于AI輔助臨床診療,提升診療的效率和效果,而ClouD DTx主要用于AI輔助藥器械研發,提高研發的效率和成功率。
ClouD GPT技術在醫院端提供了AI輔助臨床診療模塊,支持醫生的診療決策,提升診療流程的標準化和效率,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降低醫療事故的風險,進而降低醫療成本,推動醫院整體運行管理的良性發展。
以內分泌科為例,住院患者需要不斷地監測血糖,而系統中安置了信號傳輸功能,當患者自測血糖,或由醫護人員測了血糖,數據就會實時地回傳到系統中。多次數據積累后,會形成一條血糖變化曲線,這個曲線就會對醫生的診療決策產生幫助。此外,系統中還添加了預警功能,患者如果有緊急情況,系統會提示醫務人員快速做相應處理。
ClouD GPT的另一應用模塊是虛擬病房,它能將全院的糖尿病患者管理起來。當患者出現了多項疾病,需要在院內做多學科會診時,通過智能醫匯SaaS系統,就可以實現全院會診的功能。
同時,ClouD GPT技術在藥店端協助醫生及藥師進行線上診療服務管理,提倡合理用藥,保障處方質量,優化診療效率的同時提升藥店經營效率。
2023年6月10日,由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上海市醫學會臨床藥學專科分會、上海市藥學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牽頭,智云健康聯合全國35家三甲醫院共同制定的國內首個智能輔助審方系統專家共識(簡稱“共識”)發布。此共識為院外智能處理和流轉數字化診療處方的專家共識,填補國內空白。對促進互聯網及數字醫療流程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AI系統的應用則可以顯著提高處方合格率,切實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智云健康基于自主研發的智云大腦,在該專家共識中主導制定了系統建設的技術框架、標準、要求和數據要素,提供了技術研發、數據處理及人工智能分析處理的專業能力。”劉紅櫻介紹。
另一方面,智云健康也希望通過ClouD DTx平臺在AI輔助藥品和器械研發上重點發力。
智云健康醫學團隊基于自有AI科創研發平臺ClouD DTx,先后完成了幾項科學研究并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了高質量的論文。近期,完成了一項基于認知行為療法技術線上管理慢性失眠的科學研究,該研究成果順利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該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人群,發現接受干預方案的大學生,睡眠質量明顯改善、疲勞感明顯緩解,且心流狀態量表分數明顯提高,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也明顯提高。
另外,基于ClouD DTx平臺,劉紅櫻帶領團隊還完成了一項高血壓大數據研究,并在心血管領域頂刊Annals of Medicine發表。這項真實世界研究深度分析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接受降壓口服藥物處方的約1.110萬名高血壓患者,闡釋了真實世界中常見的高血壓患者降壓藥物處方模式及變化趨勢,分析了高血壓診療指南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情況,研究結果對高血壓疾病管理具有借鑒意義。
劉紅櫻表示,目前的藥品或器械公司都希望盡量縮短早研時間,快速走向商業化,ClouD DTx的價值就在于,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能夠為藥品早研階段提供輔助。
智云健康的另一創新布局是數字療法。慢性疾病病程長且復雜多樣,往往占用的醫療資源和經濟成本是很高的。數字療法其實是在傳統治療手段之外的有效補充,旨在降低醫療成本,改善患者的臨床獲益。
“以高血壓為例,疾病管理的目標是長期穩定降壓,而現狀是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不足,用藥的依從性差,導致高血壓的治療不足,根據WHO的報告顯示中國高血壓治療達標率僅16%。如果增加新的針對降壓管理的數字療法解決方案,患者將能更快、更穩定、更長久地降壓,且一段時間之后,有些藥物可以減量甚至不吃了,這才是數字療法要達到的結果。患者能夠真正獲益始終是數字療法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劉紅櫻說道。
她透露,目前智云健康正在準備幾項數字療法的申報,為縮短整體的申報流程和周期,智云健康對旗下數字療法產品做了階梯化設計,既會有國際完全創新的產品布局,也會優先考慮推出在國外有相似申報類型的創新療法。
縱觀智云健康目前的業務及產品布局,用“多點開花”一詞概括似乎最為貼切。但無論是哪一條業務線,其實并未遠離智云健康對慢性疾病實現數字化管理的初衷。
而對于劉紅櫻和她的醫學團隊來說,智云健康目前已經利用既有平臺,實現對國內醫生、患者的資源整合,事實上,她也期待未來有可能驅動國際醫療資源,讓中國患者能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回看互聯網醫療波詭云譎的二十年,劉紅櫻感慨道,沒有最難的時刻,每一刻都很難。“或許一開始是因為搶風口,大家擠在同一賽道,但入局者一定要快速找到自己的基因和‘異質性’,才能在一輪又一輪的洗牌中活下來。”(醫學界智庫)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