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推進首發上市到將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再到探索多板塊分拆上市,今年以來國企資本運作提速加力。《經濟參考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已有11家國企在A股上市,科創屬性企業顯著增多。
業內人士認為,近期國資委圍繞上市密集發聲,多地多家企業“后備軍”蓄勢待發,國企上市將迎來新高潮,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值得關注,國有科技型企業、創新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將成為上市主體。
中國化學承建的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資料照片
上市動作頻頻
6月6日,中鋼集團所屬中鋼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洛耐”)在上交所科創板成功掛牌上市,首日漲幅超150.59%。
中鋼洛耐2020年8月由中鋼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中鋼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重組而成,通過混改、員工持股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公司經營由虧損近億元到盈利連創新高。
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指出,中鋼洛耐要加快技術創新,努力成為全球高端耐火材料領域的領頭雁;要深化內部改革、增強企業活力,努力成為國企改革發展的排頭兵;要完善公司治理、強化規范運作努力成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模范生。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收官之年,國資國企系統混改上市動作不斷。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年內已有7家央企控股公司和4家地方國企在A股上市,其中不乏中國海油、中國移動等“大塊頭”。
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國企混改與員工持股研究中心負責人朱昌明表示,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日益完善和股票發行注冊制的實施,具有發展潛力、專業優勢突出的優質國企紛紛選擇適合的資本市場上市,今年以來在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的創新型企業、科創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顯著增多。
同時,國企分拆上市趨勢明顯。6月6日晚間,從海康威視分拆出來的杭州螢石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IPO首發過會。此前,廣電運通子公司中科江南正式在創業板上市,廣州國資系統完成首例“A拆A”。
“分拆上市有利于理順母公司業務架構、突出主業優勢,也有利于拓寬子公司融資渠道,實現子公司價值。”朱昌明稱。
“后備軍”蓄勢待發
上市是國有資產證券化和資本運營的重要方式,蓄勢待發的國企不在少數。
記者從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截至目前,公司累計完成24家二三級企業混改。下一步,將穩慎規范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好混改后評價,推動深度轉換市場化經營機制。同時,將積極探索股份公司股權激勵,推動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戰略投資者作為積極股東,加快推進化工實業、裝備制造、生態環保等優質資產和業務板塊上市。
地方層面也在積極部署上市工作。江西國資委旗下江西銅業近日公告,擬將控股子公司江銅銅箔分拆至創業板上市。廣州市國資委明確,將強化資本運作,2022年力爭新增上市公司2-4家,完成2家上市公司“二次混改”。通過將資本鏈轉化為產業鏈,加速產業鏈與資本鏈對接融合,打造鏈網工程,做大產業規模。
浙江省國資委作為實控人的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寧波舟山港”)從2020年啟動寧波遠洋分拆上市,成功引進3家相關省屬國企作為戰略投資者,至上交所主板上市申請,去年9月獲證監會受理。
“寧波遠洋IPO后,公司將形成‘大A套小A’的上市公司發展新格局,進一步提升航運服務整體實力。”寧波舟山港黨委書記、總經理宮黎明稱。
專精特新等獲重點支持
“要支持鼓勵國有科技型企業上市,協調解決各類難題,推動央地之間創新交流,既搭好平臺,又鋪平道路。”翁杰明在6月8日的推廣“科改示范行動”經驗、強化科技創新激勵專題推進會上強調。
近期,國資委多次對上市工作做出部署,提出要繼續加大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力度,穩妥探索符合條件的多板塊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加強上市資源培育儲備,孵化一批科技創新實力強、市場前景好的優質資源對接資本市場,要注重支持“雙百行動”“科改示范”等各類改革專項工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上市。
“不僅近期,自推進國企深化改革以來,國資委一直提倡將部分優質國有資產通過混改、資本證券化,也就是上市來實現保值增值,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實現了這些資產(企業)的市場化,可以改良以前體制機制的弊端,激活發展活力,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中航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張超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朱昌明指出,從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優化調整的角度來看,國企上市還是要圍繞主業和優勢產業展開,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值得關注,國有科技型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將成為上市主體。
“實現證券化是國企整個‘十四五’的長期行為,盈利能力強,引入戰略投資者,引入員工持股或者股權激勵等措施的企業大概率更容易實現資產證券化,將成為模板案例推廣。”張超認為,可以重點關注如新材料、半導體、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等專精特新領域。
朱昌明同時強調,國企上市不是改革的終點而是新起點,國有上市公司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服務企業改革發展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實現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融合發展、相互促進,運用并購、混改、股票增發、發債等一系列資本運營手段,充分發揮資本運營對產業的助力支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記者 王璐 北京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