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藥材價格大漲 得益于研發、成本控制“多點開花”
盡管去年中藥材價格大漲,然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中藥板塊包括珍寶島、太龍藥業、太極集團、廣譽遠、益佰制藥、步長制藥等在內的多家企業預計2023年凈利潤可以增超100%,業績報喜或得益于研發管線“多點開花”、降本增效措施見效。與此同時,“多條腿”走路布局新興領域以及產業鏈上游也成了不少企業的“共同之選”。
文、圖、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涂端玉
管控成本、豐富管線帶來業績飄紅
珍寶島預計2023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47億元到6.52億元,同比增長195.05%到251.69%。業績為何變動?珍寶島稱,報告期內,公司強調成本管控、豐富產品管線、加大營銷力度,外加市場需求回暖,公司得以實現盈利能力提升和業績增長。
太龍藥業預計2023年扭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800.00萬元~4600.00萬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52.68%至163.76%。
太龍藥業表示,在報告期內,中藥飲片業務通過加大客戶結構調整力度,強化內部管理等措施,在中藥材價格普遍上漲的市場環境下,仍實現盈利能力的提升。
廣譽遠則預計2023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億元至1.2億元,同比增長125.08%~130.1%。
據悉,報告期內,廣譽遠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堅決貫徹提質增效各項舉措,強化營銷管控和數智化管理,精準實施預算日常管控。核心業務條線業績普遍增長,綜合毛利率提升,特別是精品中藥銷售占比持續增加,銷售費用率同比降低,綜合使得廣譽遠凈利潤增長,實現扭虧為盈。
中藥熱銷,不少藥店開辟中藥專區。
太極集團預計2023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歸母)凈利潤約8.3億元,較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增加約4.80億元,同比增長137.34%。太極集團表示,2023年加強整合協同,全面啟動數字化轉型,縱深推進各項改革,全力拓展市場,強化主要產品戰略持續發力,加大太極藿香正氣口服液等重點產品的銷售力度,帶動其他產品銷售增長;同時嚴格管控成本費用,銷售收入和毛利額均實現穩步增長。
此外還有益佰制藥,其預計2023年扭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0億元~1.20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23.45%至128.14%。益佰制藥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應對醫藥行業的各種挑戰,優化營銷組織結構,開展降本增效,保持醫藥業務健康運營發展,公司藥品營業收入實現增長。
亞寶藥業預計,公司2023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5億元到2.15億元,同比增加76.77%到105.44%。對于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亞寶藥業表示,2023年,公司集中優勢資源,聚焦核心品種加大市場開拓及推廣力度,主營業務收入實現了穩定增長,從而帶動經營業績實現了較大增長。
對抗藥材漲價,龍頭企業紛紛布局上游
去年,我國大部分中藥材出現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當歸、黨參、甘草等常見中藥材均出現明顯漲價。為此,多家上市藥企選擇加強市場價格監測;與此同時,有的龍頭企業一早進行了產業鏈上游布局,通過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實現“自給自足”對抗藥材價格和質量波動。
不久前,廣藥集團旗下企業建設的板藍根、大青葉、柴胡、鴉膽子等4個品種的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基地,正式通過了新版GAP符合性檢查,成為2023年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推進《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即新版GAP)監督實施示范建設工作以來,全省首批通過新版GAP符合性檢查的基地。
實際上,我國中藥材價格在去年經歷了大幅波動。廣藥集團以及旗下企業一直堅持進行中藥材GAP種植基地建設,從多方面著手以保障藥材質量和市場供應,繼2022年在新疆阿勒泰啟動萬畝白云山板藍根GAP種植基地項目后,去年又與喀什地區就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等方面持續開展產業合作。該集團目前在全國建有80多個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其中包括安徽阜陽(板藍根)、河南南陽(丹參)等GAP規范化種植基地。
布局產業鏈上游的企業還有不少。“我們在全國建有中藥材基地,除了中成藥制造以外,還有中藥材、中藥飲片、配方顆粒的生產經營,所以價格波動在可控范圍內,另外香雪制藥價格管理體系完善,所以沒有出現因為原材料波動影響藥品價格的情況。”廣州本土上市公司香雪制藥有關負責人回應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稱。
瞄準化學藥、生物藥發力
記者梳理發現,還有加快新興領域布局實現扭虧為盈的中藥企業。例如步長制藥預計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6億元~3.68億元,同比增長118.04%至124.06%。據悉,在緊緊依靠中成藥的傳統優勢上,步長制藥加快布局化學藥、生物藥,提速了在醫藥“互聯網+”和基因測序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步伐。
而根據天士力發布的業績預告,該公司預計2023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27億元至13.17億元,同比增加539%到613%。據悉,作為中藥領域代表企業的天士力,目前已打破“中藥企業”的單生態,逐步形成了現代中藥、生物藥、化學藥協同發展的產品格局。
記者觀察
藥材好,藥才好。隨著中醫藥的發展,提升中藥材質量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成為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在行業觀察人士看來,中藥企業今年依然“大有可為”,但降本增效的一大核心仍是牢牢把握住藥品質量,這才是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才有可能保證增業績鎖利潤的同時不丟掉口碑和市場。
“去年四季度產品賣得太好了,有點擔心今年一季度銷售清冷,但如果放眼全年,我們還是有信心的。”廣州一位中藥企業市場部人員這樣對記者說。營銷模式的升級、前沿技術的占位、“現代中藥、生物藥、化學藥三箭齊發”的布局、數十上百個研發管線的儲備……中藥企業在發展道路上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當前正是政策鼓勵、市場回暖的暖春季節,希望各家企業新年開門紅,發展得更穩健。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