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間中聯重科發布的2023年度報告顯示,高空機械收入超50億元。2018年10月才正式進入的湖南中聯重科智能高空作業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營業收入從0到超50億元,位列“中國高空作業機械制造商10強”前三、“全球高空作業機械制造商10強”第六,僅用時6年。
在工程機械行業的調整周期內,中聯重科智能高機何以實現營收和利潤的連年倍增,用不到6年的時間,成為了我國高空作業機械行業的頭部企業。4月伊始,記者帶著問題走進位于長沙的中聯智慧產業城智能高空作業機械園區,對話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總經理任會禮。
在工業機器人與AGV設備協同作業的車間里,在一字排開的高空作業機械產品前,在一年一個臺階的專利量、營業額、利潤率數據中,記者看到了一家制造企業奔跑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前列的模樣,感受了在創新主導下傳統機械行業生產力三要素的優化組合,也觸摸到了中聯人“技術為根,產品為本”的不變初心。
技術為根:融合創新,不斷創造“行業首發”“全球最高”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在中聯重科,科研人員研發產品十分關注技術應用與產品的實際價值。而在中聯重科智能高機這棵“蘋果樹”上結出的累累碩果是看得見的經營質效數據,深植土下的則是看不見的技術創新“發達根系”。
2017年底,時任中聯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長助理的任會禮帶領“一雙手數得過來”的研發工程師團隊,在長沙望城開啟高空作業機械“藍海”遨游之旅。高空作業平臺設備因為涉及人員的高空作業,對安全的要求極高。中聯重科深厚的技術底蘊,為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的技術與產品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近年來,隨著“三電”技術逐步成熟,制造成本不斷降低,電動化機械產品吸引力和經濟性不斷提升,機械裝備電動化趨勢漸行漸近。在眾多機械產品中,高空作業平臺的工況最適合做電動化。它不像傳統工程機械需要在重載工況下持續運行工作,它是一種間歇式的工作狀態。加之全球市場對高空作業設備的排放標準不斷提高,因此高機制造企業必須走電動化產品研發之路。
憑借著在中聯重科中央研究院期間積累起來的技術研發能力,任會禮帶領研發團隊從一開始就錨定電動化,并且選擇了鋰電方向。“當時,業內和市場對鋰電產品卻存在很多質疑,我們也是頂著壓力去探索”。2019年4月18日中聯重科智能高機在行業內率先推出鋰電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快速發展為我們的產品開發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任會禮表示。后幾年里超100款產品廣銷海內外市場。
之后,中聯重科智能高機不斷突破純電動、混動、增程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在全球率先打造出型譜最廣、配置最全的電動產品家族。新能源產品覆蓋剪叉式、曲臂式、直臂式全系列,并實現大批量生產,得到了市場高度認可,中聯重科智能高機也成為推動高機行業新能源產品發展和技術升級的重要推手。2023年,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的新能源產品銷售占比超過90%,在產品型號數量、性能參數、銷售規模等方面均已超越歐美品牌。
高空作業機械的研發及制造過程技術高,核心技術及技術人才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如果說研發鋰電產品是先人一步,中聯重科智能高機自主研制的多款“全球最高”“全球首發”產品背后,依托的仍然是中聯人“技術為根”的初心和創新不止的理念。
研發60米以上作業高度的產品,如何令操作平臺在高空施工平穩不晃動且安全高效作業,這曾困擾著全球高空作業平臺制造企業。2020年10月,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完成了40-60米臂式高空作業平臺的國產品牌替代,60米以上設備填補了國內外空白,打破了海外龍頭企業在全球超高米段高空作業平臺市場中的長期壟斷,刷新了世界紀錄。
與此同時,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的產品在臂架安全高效控制、高精準電液匹配、長臂架平穩伸縮控制、高精自動調平等設計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中,“超高米段臂式高空作業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了2023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實現了中國高空作業平臺設備的行業技術引領。
截至2024年3月31日,中聯重科智能高機已擁有專利231項,其中發明專利69項、實用新型專利103項、外觀設計59項;取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9項。這組數據的背后,是中聯重科智能高機數年如一日地探索將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相融合,實現產品智能化、超高米段關鍵技術、鋰電電驅相關技術的全球領先,實現從生產過程的綠色化到全球服務的數智化,成為傳統機械產業以創新驅動發展的代表企業之一。
產品為本:數智賦能,萬物互聯,守護產品全生命周期
“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從2018年發布第一臺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2019年發布業內第一臺鋰電剪叉,到直臂式、曲臂式高空作業平臺,再到伸縮臂叉裝車、智能高空作業機器人,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的高空作業機械產品型譜不斷擴充,覆蓋作業高度從4米到全球最高的72米。其中,72米級自行式直臂高空作業平臺ZT72J-V、增程式電動直臂高空作業平臺ZT51JEH-V、高層幕墻安裝機器人、智能高空清洗作業車等產品,推動了全球高空作業機械產品向超高米段、智能化方向進發。
圖:客戶在中聯智慧產業城智能高空作業機械園區觀摩各類高機產品
短短幾年間,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瞄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傳感、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為高空作業機械加裝了人工智能的“大腦”,這不僅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而且推動了高空作業機械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如今,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產品可以通過遠程管理平臺、手機App、設備自身控制系統等多種方式,實現智能故障診斷和報警,可提供準確的超載、傾斜等安全預警和危險動作限制,可實現防擠壓和防碰撞等安全控制,能夠最大程度提升機械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可謂是“能感知、有大腦、會思考”,實現了“自診斷、自調整、自適應”。
更可貴的是,隨著全新智慧工廠的建設推進,產品逐步做到了“一機一檔”,產品檔案逐步覆蓋了全生命周期,關鍵零部件上都有可追溯可查詢的編碼。這些數智賦能的成果,是中聯重科智能高機守護產品“設計、生產、使用、維護、回收”全生命周期的“看不見的手”。
產品為本,來自市場的數據和用戶的反饋直觀而有力。數據顯示,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的產品在國內暢銷的同時,出口到了全球100余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中國品牌高端高空作業裝備在歐美市場的突破,58米進軍歐洲,68米出口北美,成為當地最高米段的臂車。產品出口的同時,也帶動中國高機關鍵零部件產業鏈走向全球。歐美、加拿大、新加坡等高端頭部租賃公司對中聯重科智能高機在綠色化、智能化和安全技術創新等方面的表現贊不絕口,行業大客戶與高機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合作大客戶數量和規模迅速擴大,購買數量連年翻倍增長。
對于高空作業機械產品而言,產品研制只是全生命周期的一環,售后服務也十分重要。依托于數字化保障體系、數字化賦能方式、數字化物聯平臺,通過信息化服務平臺、數字化服務場景相結合和智慧服務工具組件的應用,中聯重科智能高機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服務全場景可視化、配件供應智能化、故障預測精準化、服務反饋電子化。
在任會禮看來,裝備制造行業借助互聯物聯,實現實時、在線、主動服務,一定程度上也重構了商業模式。2018年11月,中聯重科智能高機成為業內首個推出集設備遠程監控與租賃運營管理于一體智租平臺的企業,引領了行業智能物聯技術的發展。例如,中聯重科智能高機依托物聯網和大數據,面向高機租賃行業打造的“高機智租”APP,集工業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于一體,為客戶提供設備異常、開工情況、操作異常、工況分析等數據,降低了租賃商的運營管理成本,提升制造商的服務效能和精準化。
中聯重科智能高機運用大數據對工況、配件、維修、保養等服務流程環節進行數字化升級,將被動的故障報修、配件供應變為智能預測故障與配件需求,推動服務從“被動”到“主動”,從“人工”到“智能”。例如,中聯重科智能高機通過“智慧頭盔”的攝像記錄功能與5G高速傳輸網絡相結合,讓技術服務專家實現不用親臨現場就能提供“一對一”的遠程診斷和技術指導,讓售后服務更簡單更快捷。
使命擔當:讓高空作業更安全、更簡單、更綠色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就是要在生產力發展中取得領先地位,在新領域新賽道上占據發展先機,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發展主動權。”
“中聯重科智能高機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就繼承了中聯重科的科技基因和創新精神。”任會禮曾在新產品發布會上說,“在追求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中聯重科智能高機肩負著讓高空作業更安全、更簡單、更綠色的企業使命。”
一份公開的產業研究報告顯示,在房屋市政工程安全事故中,高處墜落事故占比超過50%。近年來,隨著建筑施工人工成本不斷增長,施工安全關注度持續提升,我國高空作業平臺行業也得到快速發展。在高空施工場景中,安全性更高的高空作業平臺設備滲透率持續提升,產品銷量逐年增長,2023年我國高空作業平臺銷量已超過20萬臺。
在任會禮看來,兩米以上皆是高空作業,有更多的應用場景需要高空作業裝備的“守護”。跳出傳統的剪叉、直臂、曲臂三大類產品型譜,進入更廣義的高空作業領域,中聯重科智能高機致力從客戶定制化需求角度,去拓展開發場景化與智能化相融合的產品。
事實上,在面向特殊應用場景及高端客戶需求上,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碩果累累:全新上市的迷你系列、履帶系列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高空安裝機器人、高空清洗機器人等,不僅進一步壯大了剪叉系列產品家族,也為租賃商打造了更多滿足特殊應用場景的高收益產品。比如,全球首款室內高層幕墻安裝機器人SR-V800,將吊裝、吸附、轉運和安裝功能集于一身,緊湊輕量設計可搭乘電梯進入層間作業,相較傳統作業方式更安全、更高效,成為室內高層幕墻安裝工法的一次變革。再如,全球首款智能高空清洗作業車,將載人工作平臺與清洗機具、廢水回收裝置融合在一起,實現智能貼合、垂直升降作業,將傳統的“需要復雜判斷、重體力、危險”的載人登高作業,轉變為簡單、安全的“人機協同”作業。
而關于“更綠色”,記者感受最深的是在焊接車間和涂裝車間。
在焊接車間,聞不到焊接煙塵,看不見火花四濺,只見幾十臺焊接機器人每“人”一個工作臺,與數十臺AGV設備協同作業,僅有的幾名工人要做的是人機交互、檢驗檢查。任會禮笑著說,我們的工作人員,作為生產力三要素之一的勞動者,角色正在發生變化,以前是焊工,現在是設定程序、操作電腦的現場機器人操作員,其勞動對象也發生了變化,不再是穿著厚重的工服裝備手持焊接面罩,一個點一個點去焊,而是操作電腦設定程序,由工業機器人來完成焊接作業。
圖:湖南中聯重科智能高空作業機械有限公司行業領先的智能工廠一景
在涂裝車間,定制化涂裝換色可在1小時之內完成,數字化調試可實現1人同時高效率調試6臺設備,通過智能工裝、智能設備快速切換,柔性化生產,可高效高質量滿足端到端定制化需求。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園區采用了屋面光伏、涂裝VOC零排放,也在每一個焊接機器人頭頂安裝了排塵除煙系統,真正實現了生產制造過程的節能減排和綠色制造。
面向未來,厚植新質生產力,奔赴下一個“星辰大海”
“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是企業不斷成長壯大、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
站在營收超過50億、新質生產力要素持續積累的新起點上,中聯重科智能高機對于不斷成長壯大、立于不敗之地有著十足的信心:“中聯重科智能高空作業機械園區的生產將越來越智能、綠色,高空作業會越來越簡單、安全。” “海外工廠將為全球用戶提供領先產品,海外市場的占比會持續增長。”“國內外市場都將迎來新機遇,中聯重科智能高機不會錯過,將繼續秉持科技創新精神,拓展更多應用場景。”
近年來,高空作業機械市場持續增長,2023年高空作業平臺的國內市場銷量已超過20萬臺,保有量超過70萬臺。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推進包括多個重點行業設備更新改造,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這一政策的落實將為機械裝備新一輪更新周期“加油提速”,給包括中聯重科智能高機在內的高空作業機械制造商們帶來新的市場機會。
放眼國際市場,來自機構的預測稱,2027年全球高空作業設備市場的銷售規模預計增至165億美元以上,其中歐美市場的設備保有量大,更新需求和新增需求都有望出現快速增長,而新興市場區域的設備保有量也將有超過10%的年復合增長速度。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中聯重科智能高機是一家有準備的企業。高度柔性化智能產線、黑燈無人作業區、自動物流AGV設備、工業機器人,每7.5分鐘下線一臺剪叉產品、每20分鐘下線一臺臂式產品……中聯智慧產業城智能高空作業機械園區承載著中聯重科智能高機打造百億產業的目標,以及建成全球最先進高機“智慧工廠”的愿景。依托60余項產線專利技術和12項創新技術布局,實現5G、物聯網、信息化技術在制造全流程管理中的應用,引領著高空作業機械產業從“制造”到“智造”的發展方向。
圖:高空作業機械的使用逐步滲透進各個行業領域,應用場景不斷拓寬
基于對市場的良好預期,中聯重科智能高機在產能上的布局早已定下。中聯重科智能高機智能制造項目完成后,將實現年產16500臺臂式、65000臺剪叉式高空作業機械。
基于對行業趨勢的精準把握,中聯重科智能高機是一家樂觀積極的企業,愿意奔跑在前列。傳統的高空作業場景是作業平臺把人送到指定高度,很多工作需要由人來完成。在任會禮看來,現階段高空作業平臺并未發揮出全部“功力”,還蘊藏著巨大的開發空間;高空作業機械與場景化應用的深度融合,將衍生出更多“新物種”。
未來,高空作業平臺的功能將越來越多地向作業端延伸,通過平臺化、場景化的工作裝置,逐步替代更多傳統的人工作業。任會禮認為,“高空作業機械的發展一定會脫離平臺的概念,將成為解放人工、節約勞動力的智能機器。”而這,既是高空作業施工的安全需求,也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大勢所趨,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高質量發展理念。
融合人工智能、物聯互聯等新技術的高空作業機械機器人化,將是高空作業機械的下一片“星辰大海”,在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的融合推動下,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將是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繼續奔赴的方向。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