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集團黨委制定《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施方案》,要求黨史學習教育要堅持“五個突出”,即:突出政治站位、突出學用結合、突出中交特色、突出惠及職工群眾、突出擔當作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基層扎實推進。
突出政治站位。要求各級黨組織牢牢把握主題主線,深刻認識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把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中交集團黨委迅速成立領導機構、工作機構和巡回指導組,各級黨組織擔起主體責任,黨組織書記當好“第一責任人”,黨員領導干部履行好“一崗雙責”責任,層層傳導、壓實責任。各級黨組織第一時間傳達學習,第一時間安排部署,第一時間全面行動,召開動員部署會、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開辦專題培訓班,以多種形式教育引導公司廣大黨員干部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突出學用結合。明確抓好黨史學習教育的六方面重點內容,即:深刻銘記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國家和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為人民的初心宗旨,系統掌握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學習傳承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中鑄就的偉大精神,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成功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寶貴經驗。強調通過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職工深學篤行,進一步在提高政治能力、做到“兩個維護”上下功夫見實效;進一步在感悟思想偉力、強化理論武裝上下功夫見實效;進一步在牢記初心使命、辦好為民實事上下功夫見實效;進一步在把握歷史規律、積極擔當作為上下功夫見實效;進一步在強化底線思維、應對風險挑戰上下功夫見實效;進一步在發揚革命精神、提升能力作風上下功夫見實效。
突出中交特色。緊扣建黨100周年重要節點,印發《“中交藍·黨旗紅·中國夢”——中交集團慶祝建黨100周年黨建實踐活動方案》,組織“十個區域作動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研究宣傳闡釋,黨員干部帶頭進行動員宣講,講述感人至深的黨史故事,抒發愛黨愛國的真摯情感,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職工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開展“百項重大工程獻禮建黨100周年”,全面記錄中交集團許黨報國的發展歷程,大力弘揚一代代中交人鑄就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寧讓汗水漂起船、不讓工期拖一天”的大建港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港珠澳精神等,彰顯“國之重器”的使命擔當。開展“千個項目傳捷報送喜報”,集中反映基層開展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以實際行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實踐活動成果。基層黨組織深入開展“三保四創兩提升”活動,“保安全、保工期、保成本,創效益、創精品、創信譽、創文明,提升基層組織力、提升項目管理水平”,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共同促進、全面提升。組織萬名黨員立新功作表率。組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開展黨員“四亮四比”活動,以“亮身份、亮形象、亮標準、亮承諾,比學習、比作風、比創新、比業績”為主要內容,激勵黨員傳承黨的優良傳統,在示范崗、責任區、先鋒隊中挑大梁。
突出惠及職工群眾。在基層開展“群眾提、黨員議、馬上辦”活動,組織“群眾提”,黨員領導干部帶頭深入基層調研,黨員主動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需,了解掌握基層及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求基層黨組織重點在五個方面“議”和“辦”:一是“議”提升基層一線職工吃住行標準,“辦”好項目大家庭。健全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組織“我為群眾送溫暖”活動,為一線職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在生活上讓職工有甜頭。二是“議”工作難題解決,“辦”好職工困難事。建立導師帶徒機制,健全“一幫一”“多幫一”機制,在工作上讓職工有干頭。三是“議”職工精神壓力紓解,“辦”好職工的憂心事。開展心理疏導,組織談心談話,創新工作載體,在精神風貌上讓職工有勁頭。四是“議”職工培訓培養機制,“辦”好職工職業生涯規劃。幫助指導職工堅持價值導向,不斷提升能力素養,在個人成長上讓職工有盼頭。五是“議”企業發展難題解決,“辦”好企業困難事,著眼“推進改革發展、優化市場布局、提升運營質效、防范風險挑戰”等問題,匯聚眾智攻堅克難,在企業發展上讓職工有奔頭。
突出擔當作為。注重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召開宣傳思想工作會,狠抓自有媒體平臺陣地建設,落實好意識形態責任制,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人心。發揮黨建統領作用,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企業改革發展中心任務一體推進、共同落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的判斷上來,集團在研判“十四五”形勢任務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質量型”世界一流企業的發展目標,“十四五”規劃發展路徑更加清晰。把黨史學習教育與國有企業改革攻堅三年行動結合起來,統籌抓好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的推進,不斷深化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和深化法人治理結構的改革,抓住國資委推進的“雙百企業”“先行先試”探路作用,全力確保年內完成三年改革任務的70%。把黨史學習教育與卡脖子技術攻關結合起來,將參建港珠澳大橋、參與絞吸式挖泥船“天鯤號”、超大直徑的盾構機“天和號”建造的技術領軍人才走上講臺、帶動更多技術骨干勇擔科研攻堅工程,同時配套相應制度政策,形成最優秀的人才、最急需的資源、最先進的設備配備的疊加效應。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