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綱要)緊扣黨中央《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三個新”為核心要義,有機銜接“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明確提出指導思想、必須遵循的原則和發展導向,共同構成指導方針,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大政方略。
一、“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這一指導思想突出強調了推動高質量發展新的要求。主要體現在:
一是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新發展理念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是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理論指導,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必須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二是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當前,我國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無論是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都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而且,在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不僅僅局限于經濟領域,必須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
三是要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在供給和需求這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無論是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還是大量關鍵設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依賴進口,都反映出供給體系不適應需求變化。必須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不斷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實現供需高水平動態均衡。
四是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以更大的勇氣、更有力的改革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有效激發新發展活力;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并舉,著力破解發展難題、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五是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這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發展成果理應由人民共享。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更高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是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黨中央把握全球政治經濟環境深刻變化、基于我國新發展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比較優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綱舉目張的作用。必須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確保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
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四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五是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堅持全國一盤棋,更好發揮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積極性,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三、“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導向
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導向,是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社會安定和諧的重要保障?!笆奈濉币巹澗V要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貫穿“十四五”規劃綱要始終的核心要義。
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堅持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之后,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把握新發展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依據,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新發展格局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
“十四五”規劃綱要在集中闡述“三個新”相互關系之后,又明確提出了“五個必須”:
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
必須建立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建設強大國內市場。
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破除制約經濟循環的制度障礙,推動生產要素循環流轉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個環節有機銜接。
必須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依托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
必須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
以上指導思想和原則構成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是黨中央對2035年遠景目標和未來五年發展目標提出的總體要求和行動指南。要把指導方針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理解其精神實質、核心要義、實踐要求,把指導方針落到實處,貫徹好新發展理念。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