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曼谷3月30日電?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社會)3月30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在新冠肺炎疫情后經濟脆弱的情況下,亞太地區需要在防災能力上進行大量可實現的投資,以保護發展成果,并避免K型復蘇。
這份題為《2021年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概覽:邁向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彈性經濟》的報告對今、明兩年的經濟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報告預計亞太發展中經濟體在2021年將增長5.9%,2022年將增長5%。
報告警告,亞太地區疫情仍遠未得到完全控制,新冠疫苗的推廣面臨多重挑戰,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預計到2022年才能實現有效保護。該地區經濟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下行風險,很可能出現“K型復蘇”,較貧窮國家和較弱勢群體在疫后恢復和過渡期可能被邊緣化。
報告強調,近期的宏觀經濟政策需要優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包容性復蘇,支持各國更加同步地接種疫苗,早日結束疫情的威脅,挽回潛在經濟和人力損失。
報告就應對各種經濟和非經濟沖擊提出了三項建議:一是各國應積極應對不利沖擊,以保障危機時期的可持續發展。二是風險管理應成為發展規劃和政策制定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三是應加強對存在重大“復原力差距”的最不發達國家的國際援助。發達國家需要履行其在發展援助和氣候融資方面的承諾。
《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和社會概覽》自1947年以來每年出版一期,是聯合國編制的關于亞太區域進展情況的持續時間最長的報告之一,旨在為當前社會經濟問題和政策討論提供分析,以支持本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