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能源央企落戶天津的發展見聞
走進位于天津市河東區棉3創意街區的國家電投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電投資管公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廳文化墻上鑲嵌的一塊數米長的船木。這塊曾經的海河老船木,如今被珍藏于此,既顯示出企業與天津這所北方重鎮的緊密聯系,也隱隱昭示著企業的改革創新之路如逆水行舟,唯有銳意執楫,才能迎流而上、行穩致遠。
開山辟路 錨定“創業”方向
成立于2016年6月的國家電投資產管理公司,前身為國家電投集團天津分公司。成立之初無兵無將,國電投資管公司負責人馮俊杰接到集團公司一紙命令,便只身前往天津開啟了“創業”歷程。
用“從零開始”描述馮俊杰面對的局面并不夸張。無資金、無團隊、無經驗、無市場,一個瞄準能源行業的專業化資產管理企業,怎么辦才能辦得好,彼時業內也沒有多少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國電投資管公司戰略總監林寶玉回憶,在天津落地央企二級公司總部,并作為國家電投集團市場化改革試點單位,企業自誕生伊始便廣受關注。“最初面向社會市場化招聘13個人,結果收到了6000余份簡歷。”
趟新路、求破局就要敢于“吃螃蟹”,真敢動招、敢動真招才能開山辟路。當時,國電投資管公司市場化的“創業”之路可謂舉步維艱,內部沒有可供倚重的成熟團隊,外部沒有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甚至連一處固定的辦公場所都沒有。
面對艱苦環境、艱難開局,馮俊杰帶著通過市場化“海選”的第一批創業團隊,用兩個多月時間拜訪了天津各區縣政府部門、走訪潛在用戶,形成了近6萬字的調研報告,最終錨定“清潔智慧能源”與“現代金融服務”兩個戰略方向。
快馬揚鞭 融入地方發展
作為央企二級公司,積極支持天津地方國企混改,也成為國電投資管公司融入天津、助力天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步。自成立以來,國電投資管公司兩次參與天津地方國企混改,先后通過增資擴股方式控股天津能源集團旗下的新能源開發平臺濱海新能源公司及天津市國資委旗下的華澤(集團)公司,這也成為天津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中令人矚目的一環。
通過引入央企管理模式和市場化機制,兩家混改單位經營活力充分釋放,員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從“要我干事”到“我要干事”是每一名員工在工作理念上的轉變。
企業經營數據更為直觀,濱海新能源公司混改當年即實現扭虧為盈,并于2021年4月被確定為國家電投集團京津冀區域綜合智慧能源產業平臺;混改后的華澤(集團)公司2021年凈利潤較混改前增長近10倍,且因業務模式專精特新,被確定為國家電投集團專業化資產處置平臺。
國電投資管公司所在的棉3創意街區,紅磚褐石的建筑與郁郁蔥蔥的綠植相映成趣,這里曾是天津紡織工業的興盛之地,如今已經成為以國家電投資產管理公司將老舊建筑智能化改造與清潔低碳理念相互融合的代表性建筑。
在曾經輝煌的紗廠廠房房頂,聯排的太陽能板成為企業清潔供能的主要來源之一,仔細觀察,還能發現墻面玻璃幕墻內嵌的黑色網格——這也是收集太陽能打造智慧能源的一大創新方式。
“利用大數據智慧能源信息系統,能夠為建筑提供能耗監測、用能分析等多種功能。如今企業辦公已經基本實現綠色用電,太陽能發電帶來的多余電量還可并網為園區周邊企業供能。”林寶玉表示,為各類辦公樓宇、高耗能企業或工程項目進行綠色智慧化改造,已是公司一項成熟的主營業務。
目前,國電投資管公司在津已建成投運新能源電站60余座,總裝機容量超80萬千瓦,投資規模超100億元,清潔能源占比100%,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330萬噸。
逐夢未來 創造綠色價值
融入天津的6年,也是企業飛速發展的6年。
積極響應國家“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秉承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將國電投資管公司與天津市高質量發展和全面塑造新優勢緊緊聯系在了一起。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到全面助力天津市建設,公司投身區域、行業乃至國家戰略,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打通堵點,消解痛點,擊中要點,在機制改革與資金活水的雙重引力之下,如今,公司的發展已成功實現戰略升級,推動國家電投集團的全國性資產管理板塊和京津冀綜合智慧能源產業平臺落戶天津,同時積極發揮影響力與號召力,引導集團公司產業及清潔能源產業鏈合作企業紛紛來津投資。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國電投資管公司牽頭編制了天津市“雙碳”實施路徑,承接了南港工業區能源規劃,東麗整區分布式光伏列入國家試點,寧河分散式風電項目投運,天津首座加氫母站投產,實現了風、光、氫、儲、建筑節能、能源信息化全面布局,綜合智慧能源應用場景實現全覆蓋。同時,有效發揮資產融通專業平臺職能和經驗優勢,拓展“新能源+產融協同”的發展路徑,助力能源行業開辟“輕資產”發展新通道,年度凈利潤突破一個億,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談及未來,馮俊杰表示,將堅守“創造綠色價值”的使命和“打造一家令人難忘的公司”的夢想,將團隊目標、企業未來融入國家能源戰略和區域發展格局,為天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履行央企社會責任,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貢獻央企力量。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