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南昌看西湖”,擁有萬壽宮、繩金塔等歷史文化街區的西湖區,如何帶動文旅融合及城市品牌重塑?1月27日,2024首屆南昌繩金塔論壇在南昌市西湖區舉行。在以“‘街’續文脈激活‘古色’經濟”為主題的圓桌會議上,圍繞如何更好助力歷史文化街區長遠發展、差異化競爭,以及借“街”出圈,帶動商貿經濟發展等話題,四位行業內專家分享各自觀點。
圓桌會議現場 王樂 攝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已經成為我們城市的一個新名片,也成為英雄城市的幸福美好生活聚集區。”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規劃院副院長馮新剛認為,歷史街區的改造,不僅是為了文化旅游,更是一項民生工程,讓生活在里面的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人居環境、基礎設施以及整個文化氛圍的變化,提升百姓的舒適感和滿意度。
“城市更新不是擦黑板式的拆舊建新,以新換舊;城市文化保護,誠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復古守舊,而是在新與舊的有機融合中傳承并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江西師范大學歷史學教授王東林認為,城市文化風情的流失,就好像一個蝸牛一樣,蝸牛的殼在那,但蝸牛已經出走了。完整意義上的城市文化保護,應當是城市的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有機統一。
數字技術賦能歷史文化街區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路徑何在?南京市文投集團副總經理李軍曾牽頭推進南京文都數字云平臺建設和文學之都數字體驗項目,他認為,要用好數字技術這把利刃,用數字技術賦能文旅產業發展,積極培育新業態、新場景、新產品,推動文旅消費場景升級。
歷史文化街區如何保持創新與活力,避免“千街一面”?結合豐富工作經驗,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細化辦市政市容督察部長、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建筑設計和城市更新專業委副主任曾浙一提出“保護利用發展567法”,即“認識與定位”“歷史與考證”“規劃與建筑”“方案與論證”“型制與色彩”5個把關;“審批與監管”“標準與工藝”“進度與安全”“整體與細節”“實效與驗收”“施工與運營”6個嚴格:“保護與發展結合”“文商旅閑食融合”“漫步街區有溫度”“品味建筑可閱讀”“鄉愁與記憶尤存”“歷史傳承受教育”“國內國外有交流”7個體現。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