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南京世企匯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委托運營的“智慧小鎮”正式對外招商,這是馬鞍山慈湖高新區爭當全面深化改革探路者,著力下好“標準地”改革、畝均效益評價、“四送一服”等先手棋的一個縮影。
馬鞍山濱江局部景觀
一“馬”當先,這是馬鞍山的使命,更是引領長三角區域發展的永恒課題……
馬鞍山是安徽全面接軌滬蘇浙的“橋頭堡”。去年8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安徽省馬鞍山市考察調研時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關系,而是辯證統一關系,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日前,由南京世企匯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委托運營的“智慧小鎮”正式對外招商,這是馬鞍山慈湖高新區爭當全面深化改革探路者,著力下好“標準地”改革、畝均效益評價、“四送一服”等先手棋的一個縮影。
何為慈湖“標準地”、“畝均論英雄”?世企匯谷是何企業,為何摘得“英雄榜”?帶著這些問號,筆者慕名來到了項目實地,采訪調研,尋找答案。
“策馬揚鞭”創新機制倒逼企業升級轉型
蘇皖交匯的馬鞍山市,距南京40公里,上海270公里,杭州220公里,是承接東部及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中西部地區進入長三角的“黃金跳板”。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心區城市、安徽融入滬蘇浙的“東大門”,馬鞍山市在一體化發展壯闊大潮中劈波斬浪,“一馬當先”探路先行。2012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馬鞍山慈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在南京世企匯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承接的項目所在地——慈湖國家級高新區規劃及托管面積達60平方公里,是八百里皖江最前沿,也是真正意義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交匯點。
2019年,馬鞍山搶抓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機遇,主動向東看齊,先學先試,在全省首創企業畝均效益評價機制。得益于此,慈湖高新區將“標準地”、“畝均論英雄”作為發展新邏輯,通過正向激發要素,反向倒逼企業“鳳凰涅槃”,打開“增長之鎖”,向高質量創新發展進軍。
“標準地”是指帶著規劃條件、能耗、環評、投資強度、畝產稅收等一系列標準進行出讓的建設用地,通過開展并聯審批、提前審查等措施,高新區提前完成項目用地區域評估,明確投資強度、畝均稅收等各項指標要求,以及地質勘探等相關工作,確保地塊周邊道路、水、電、氣等外部條件成熟、地塊達到凈地標準。
慈湖高新區擁有優質高效的配套服務,扎實推進“標準地”改革試點,探索推行“拿地即開工”模式,強化項目入駐人、財、物保障;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落實權限下放各項保障機制,確保“接得住、落得下、用得好”,不斷提高審批效率;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和“全程代辦制”,對入園企業實行“專班幫扶”、問題協調實行“專人專辦”,做到服務客商零懈怠、服務人才零差評、服務群眾零距離。截至目前,已通過注銷回購、整治提升、兼并重組等方式,倒逼整治低效企業12家,清理低效用地326.8畝,為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速產業轉型升級騰出空間。
“一馬當先”畝均論英雄協同產業融合發展
“畝均論英雄”是以提高“畝均效益”為核心,圍繞節約集約用地、節能降耗減排等重點,促進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到集約、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高,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畝均論英雄”是一張“成績單”“通行證”,更是一個倒逼機制。近年來,慈湖高新區根據消耗占用資源、稅收、產出等多項綜合指標,加快騰籠換鳳動能轉換步伐,最大限度騰出土地、能源、環境空間,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發展質效。目前,馬鞍山市堅持雙向融合,著力推進寧合雙城都市圈建設,統籌規劃編制和實施,與南京、合肥分別簽訂《南京都市圈規劃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國土空間、基礎設施、毗鄰區域等規劃協同機制;共同完成《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編制;與南京市共同開展《寧馬一體化空間發展規劃》研究……已經開工并連接慈湖高新區始發站的“寧馬城際”又稱南京地鐵S2號線正加緊建設,預計2025年前通車,是長江三角洲區域統籌發展與科學規劃的紐帶。
據了解,首個由區政府引導和規范化運作打造的“世企匯谷·江寧智造企業基地”畝均稅收效益大幅超過政府標準。該地塊占地86畝,土地已閑置10年,通過南京世企匯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產業載體開發運營,投資5億元,總建筑面積達7萬平方米,首批廠房于2019年10月交付,已引進智能裝備、5G通訊、精密機械、電子信息等高端新型產業,入園企業近50家,畝均稅收達到130萬元,為盤活低效土地、推動產業升級、解決社會就業做出了較大貢獻,得到當地政府和社會業界的充分認可。
據悉,這家公司有別于傳統工業地產企業,它是伴隨著長江三角洲一體化戰略而誕生的產業地產開發運營商,自成立之日起,專注于產業運營和企業服務,旨在當好政府的助手,做好企業的幫手,秉持“貢獻創造價值”核心價值觀,致力為優質成長型企業打造新型產業載體、助力中小微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其核心團隊覆蓋產業研究咨詢、載體建設、投資金融、招商穩商、運營管理、智能科技等專業領域,先后開發了“浙江中德產業合作園”“臺州五星工業城”“無錫圣豐聯智谷”“申智匯谷·南京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南京空港新動能產業園”“來安智造企業基地”以及“中國云城”中的“智晟云谷-中信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等項目,率先提出“園區4.0”“全生態圈”“摩天工廠”等創新方案和“iOS”創新模式,具有強烈的產業報國情懷、成熟的政企合作模式和一定的品牌影響力。
慈湖智慧小鎮效果圖
據介紹,該公司與政府開發區聯合開發運營“智慧小鎮”位于慈湖高新區東片區核心區,由新慈集團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3.4億元,規劃面積5.6平方公里,包含研發樓、人才公寓、商務酒店、標準化廠房、南庫山公園和鄧家山遺址公園等子項目。目前園區道路、綠化、管網等配套工程基本完成,先期運營的標準化廠房項目占地面積2.25萬㎡,總建筑面積3.89萬㎡;商業地塊面積3.41萬㎡,總建筑面積7.38萬㎡,定位主要承接長三角地區電子通信類項目,打造集電子信息大數據,5G產品為一體的通信產業園。兩種建筑風格布局虛位以待:一是標準化廠房,層高4層,首層層高9米,承重3噸,租賃面積1780—7120平方米;二是6層的科研樓,首層層高4.2米,2層以上層高3.8米,租賃面積80—9800平方米,是通訊科技、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現代服務等優質企業的首選。
“萬馬奔騰”優化營商環境支柱產業集聚
大江奔流,千帆競發。筆者在采訪中感受到一股撲面的春意。馬鞍山瀕江近海,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外承沿海地區經濟輻射、內擁長江水道金色經濟帶,正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重鎮。從“規劃藍圖”到進入“實干落地”,馬鞍山充分利用滬蘇浙產業轉型升級窗口期,發揮區位、產業、成本、人文優勢,大力發展“園中園”和“飛地經濟”,區域合作不斷升溫,一系列新布局落子如飛,一波波高質量的成果躍然紙上。
目前,慈湖高新區擁有“四上”企業159家,規上工業企業98家。有功能完善的創新平臺:高新技術企業93家,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用平臺6家,科技創新要素綜合排名位居全市前列;園區80%以上的科技型企業已先后與中科院、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安徽工業大學等2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關系。現已集聚了以金星鈦白、立白日化、華旺新材料、韓國和承等為代表的節能環保及新材料類企業;以中國電子、中樂通信、瑞斯康達、易銳光電等為代表的電子通信類企業;以世界500強法國圣戈班、美國博浪熱能、亞遙智造、南馬智造研究所等為代表的智能制造類企業;及以馬鞍山港口集團、聯運集團、長江港口、長運物流港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類企業。
據悉,南京世企匯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為深度融入慈湖高新區“標準地”改革試點,服務好“標準地”項目,成立了專項工作組,推行項目負責制,指定業務骨干一對一服務企業,按照“責任到人、全程推進、服務到位、跟蹤到底”的要求,嚴格落實全程代辦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開展“一站式”服務,不斷提高服務標準和辦事效率。同時“以標準為基礎,以承諾為核心,以監管為重點,以獎懲為保障”,完善監管服務體系,實現土地精細化、動態化“全生命周期”監管,推進“標準地”項目高質量建設。
南京世企匯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博濤表示,他們結合自身“輕重結合”的發展路線,用心用力打好“創新牌”“南京牌”“服務牌”,立足現階段產業發展基礎,招大引強、提質增效,發揮強大資源優勢,把南京、深圳、上海、北京、蘇州等地區優質成長型中小微科技企業,引入園區集聚發展,按照先點后面,先精品后產品的原則,與產業園區、入園企業持續陪伴共同成長,助力產業聚集和轉型升級,提升區域綜合價值,樹立新型企業形象,為打造新型支柱產業賦能。
透過這座充滿現代時尚氣息的大型綜合建筑群,仿佛可以看到慈湖“智慧小鎮”正和運營入駐企業一道奮楫勇進、追夢奔跑,即將在長三角生態融合發展的時代大潮中抒寫萬馬奔騰的“馬鞍山畫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