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建設卓有成效
渤海灣畔,天津港邊,京津冀協同創新的“試驗田”——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迎來屬于她的高光時刻。短短5年,曾經的鹽堿灘已成為北京科創企業與人才施展抱負、茁壯成長、實現夢想的理想之地。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時指示,“高質量發展要靠創新,讓有創新夢想的人能夠心無旁騖、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創新事業中。”從此,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奔跑在構建類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新賽道上,如今,這條道路上百花齊放,碩果累累。
“研值”爆表
走進這塊大海邊的“試驗田”,一座座磚紅色辦公樓內,擠滿了成長性強的創業企業,這里不僅“顏值”出眾,“研值”更是爆表。
園區一角,“出生于北京,成長在天津”的和能人居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天天“長大”,見證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之路越走越寬。2021年5月,和能人居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將集團總部落戶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公司依托位于濱海新區的智能制造基地,發展全屋部品定制化生產、裝配式裝修業務,這種裝修方式的碳排放量至少比傳統裝修減少80%。經過2年多的高速成長,和能人居已成為新材料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瞪羚企業及準獨角獸企業。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累計注冊企業近5000家,注冊資本金超過2000億元;5年來,年均注冊企業不少于700家,累計為1009家北京來津企業提供科技創新服務;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入庫從2019年的12家增加到2023年的193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從2019年的19家增加到2023年的259家;天津市雛鷹企業從2019年的7家增加到2023年的145家;瞪羚企業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和能人居、北交智慧等4家企業成為瞪羚企業。
圓夢“類中關村”
“入駐的北京企業和人才需要什么,我們就給什么。”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相關負責人說,5年來,科技園積極鏈接北京創新資源,搭建了集創新創業、知識產權、市場、金融、技術、人才、校企合作、國際互通等于一體的企業服務平臺,全力向著打造“類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的目標進發。
與北京理工大學共建的北京理工大學新能源與高性能制造試驗將于2024年6月正式啟動運營,形成專業化強、應用場景足、承接效能好的創新平臺體系。
聚集了濱海—中關村協同創新示范基地、中關村硬創夢工廠、北創百聯孵化器、國家(濱海)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優質創新創業平臺。2023年,與中國技術交易所聯合共建中國技術交易所天津先進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強化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升級能力。
充分借鑒北京中關村科創服務領域經驗,強化知識產權和科技金融賦能,打造了中國(濱海新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北塘中關村科技園中心法庭、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知識產權股權投資基金、知識產權風險補償金等服務體系。
2023年啟動建設了濱海—中關村北塘灣數字經濟產業園,預計今年年底將投入運營,目前儲備項目載體定制預約已達50%。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將按照三分之一市場化租賃、三分之一定制長租、三分之一企業自建的開發建設模式,以生物醫藥、智能制造及科技服務為主導產業,滿足創新主體在科技園研發、小試、中試全鏈條的孵化轉化,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成果轉化新高地。
頭部企業落子
走進天津北方漢王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使用計算機進行調度和生產。這家2021年5月成立的公司是總部在北京的漢王股份公司子公司,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致力于行業數字化、信息化與智能化轉型,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各類智慧應用解決方案。人們在銀行柜臺使用的簽字屏幕,不少都出自這家企業之手。
記者采訪了解到,依托漢王股份文字識別與智能交互技術的優勢,該公司與北方人才市場檔案和人才管理本地資源相銜接,打造了全方位數字化服務系統,同時補強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在科技人才需求上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該公司正在推廣“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圖文智能識別系統”,研發檔案數字化專用機器人等。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園的制度創新。”站在一面專利證書展示墻前,該公司董事長李志峰說,從北京到天津兩年半,企業已發展成為筆觸式交互領域的領軍企業,研發的漢王手寫識別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日報記者 韓梅)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