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園區蔬菜、馬鈴薯產業核心區已建成4個萬畝蔬菜基地和10個千畝蔬菜基地,示范區20.3萬畝,輻射區60萬畝,年蔬菜總產量80萬噸以上,菜心、西蘭花、娃娃菜等主要品種遠銷上海、西安、武漢等大中城市和港澳臺地區。
四月的寧夏,千枝萌綠,萬芳吐蕊,黃土高原上的山城固原卻依然寒氣襲人。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閆堡萬畝冷涼蔬菜基地,來自貴州的李發長正穿著厚厚的棉大衣侍弄小白菜。
海拔高、天氣涼、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這樣的氣候恰恰成了菜農的福音。
“固原菜品質好呀,而且有了園區的全程冷鏈物流配送,72小時就能走上香港人的餐桌,收入比在老家更有保障。”李發長解釋千里迢迢來固原種菜的理由。
在固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下簡稱園區),蔬菜只是其中一個板塊。
雖然2017年才通過科技部驗收,園區管委會對自己的定位一直都十分清晰。那就是打造以蔬菜、馬鈴薯產業為代表的節水高效農業科技示范區,以中藥材、肉牛產業為代表的生態產業科技示范區;林草產業亦是重點領域。
集當地優勢特色資源于一體,科技支撐,強強聯合。六盤山腳下,這個年輕的農業科技園區要為持續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繼續貢獻力量。
冷涼蔬菜遠銷大中城市
固原曾是寧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10多年前,彭堡鎮姚磨村還以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作物為主。受干旱、大風、霜凍等自然災害影響,這里農作物產量低、種植效益低、農民收入低,土地撂荒堿化現象日趨嚴重。
靠天吃飯,模式守舊。這也是原州區乃至整個固原市當時的農業生產現狀。
2014年8月掛牌后,園區決定打破常規,走一條全新的路。在位于彭堡鎮和中河鄉的蔬菜、馬鈴薯產業核心區,他們喊出了自己的口號:“冬菜北上、夏菜南下”。
“堅持設施與露地并重、內供與外銷協調、品種與季節適應,全面打造冷涼蔬菜產業集群,突出抓好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的引進、集成與示范。”園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陶永鑫說。
試種蔬菜新品種20類438個,提供全程預冷、分級、包裝、保鮮冷鏈服務,同時建成物聯網可追溯系統和水肥一體化系統,推行生產、包裝、銷售過程全程質量監管,這讓陶永鑫感到欣慰又自豪。
南菜(果)北種,85后楊波積極踐行這一理念。
作為固原市博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園區的蔬菜核心區共有36棟大棚,楊波就占了30棟。他的目標是把所有大棚都承包下來,統一標準、規范管理。
“我這兒好多南方水果,固原人都是第一次見到。光葡萄,品種就有20多個。”楊波說。
園區幫助企業積極對接福建農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專家教授,逐步實現冷涼蔬菜產業優化升級和提質增效。
味道泛酸的百香果,經過楊波與福建省農科院的試驗,果子是紫的,口感是甜的,八九月份就能掛果。他種的李子5月中旬就可以采摘,而此時,露地種植的品種剛剛開花。
不走尋常路,注定贏商機。
目前,園區蔬菜、馬鈴薯產業核心區已建成4個萬畝蔬菜基地和10個千畝蔬菜基地,示范區20.3萬畝,輻射區60萬畝,年蔬菜總產量80萬噸以上,菜心、西蘭花、娃娃菜等主要品種遠銷上海、西安、武漢等大中城市和港澳臺地區。
四大核心區并行發力
“農業園區里不能只有菜,把本地所有優勢資源集合起來,才能做大做強。”陶永鑫笑著說道。
按照“一心兩園三區”的藍圖,園區著力培育高產高效優質農產品,打造六盤山冷涼蔬菜和馬鈴薯產業品牌,壯大中藥材和草畜產業,培育以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精深加工等科技型企業為代表的園區建設主體,帶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除了在原州區設有蔬菜、馬鈴薯產業和林草產業核心區,園區還根據地方特色分別在涇源縣、隆德縣選址建設肉牛產業、中藥材產業核心區,園區的示范區和輻射區覆蓋全市。
固原素有養牛傳統,尤其在六盤山東麓的涇源縣,黃牛肉脂肪少、瘦肉多、肉質嫩,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園區將肉牛產業核心區建在了該縣香水鎮,示范區面積5.9萬畝,輻射區面積45萬畝。在寧夏伊源牧業有限公司、寧夏六盤山涇河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牽頭下,這里可實現年產值1.1億元。
寧南山區中藥材種類繁多,蘊藏量大,是農民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地處六盤山西麓的隆德縣,中草藥占寧夏蘊藏總量的十分之一,被譽為“高原綠島”“天然藥庫”。園區匠心獨具,將中藥材產業核心區建在了該縣沙塘鎮,示范區面積6.8萬畝,輻射區面積達35萬畝。在隆德縣葆易圣中藥材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示范帶動下,這里可實現年產值6000萬元。
要發展,更要可持續發展。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視察時指出,寧夏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強綠色屏障建設。發源于六盤山的涇河,承載著陜甘寧三省區32個市(縣、區)600多萬人的生計問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固原責任重大。
一棵樹、一枝花、一株苗、一棵草,固原市“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范工程應時而生。在規劃布局上,園區亦追求山綠與民富共贏。
種出產業,種出風景,種出財富,種出希望。
在原州區,園區已建成“四個一”林草產業核心區工程6320畝,在寧夏六盤山農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海升集團等企業的牽頭下,可實現年產值1.08億元。
革命老區依靠科技賦能
冷涼蔬菜基地入口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蔬菜品種很好、質量很好,要按照標準化種植生產,經得住檢驗,努力達到有機食品標準。”原州區姚磨瑞豐蔬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主任馬仁說,這是姚磨·閆堡萬畝冷涼蔬菜基地努力的方向。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創新者勝。
固原市科技部門主動出擊,通過東西部聯動和對口支援機制彌補人才、技術短板,為企業與區內外優勢創新資源穿針引線,促進了創新主體和創新資源深度融合。
一手抓科技,一手強服務,園區全面提升產業技術含量。
冷涼蔬菜基地與寧夏農林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立了院地合作關系,建成實訓基地100畝,形成了“科技工作者蹲點包片服務、先進實用科技直接到戶、關鍵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科技服務機制。
在法人科技特派員固原天啟薯業有限公司、瑞豐蔬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企業的帶動下,蔬菜基地全部配套節水灌溉設施,建起高標準溫室66棟、網室24棟,建成自動化育苗聯棟溫室4座,建有蔬菜預冷庫1.5萬平方米、蔬菜分揀精包裝加工車間2座。
“高新技術‘高位嫁接’優勢特色產業,讓西吉馬鈴薯、原州冷涼蔬菜、涇源黃牛肉、六盤山道地中藥材等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攀升。”固原市科技局副局長李雅娟說。
一批“科字姓”產業,勾勒出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面。
脫毒種薯技術以技術轉移的方式走向海外市場;采用生物技術莖尖剝離生產的脫毒馬鈴薯青薯9號,進入川滇黔等省廣受好評;涇源六盤蜂業專業合作社與中蜂產業研究院合作,研發的智能蜂箱能產出原生態純天然蜂蜜;彭堡千畝優質張雜谷采用雙壟溝覆膜穴播等七大技術,成為固原小雜糧的中堅品牌……
“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科技創新。我們要繼續圍繞產業做足文章,讓科技為產業賦能增力。”固原市科技局局長周建設表示。下一步,該局將積極為園區協調各類科技專項,通過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專家團隊對接引進、優新品種試驗示范等方式,助革命老區特色振興之路行穩致遠。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