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昔日阡陌縱橫的鄉村田野,到如今功能集聚、要素齊全的現代化新城,今年4月,上海市浦東新區迎來開發開放33周年。近日,記者走進項目工地、科研院所、街鎮社區,在一個個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場景中,感受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活力。
浦東新區法規“上新”護航改革發展
6顆激光雷達、2顆毫米波雷達和28顆攝像頭,共同構成一個多維度的融合感知系統——位于浦東金橋的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上,AutoX等自動駕駛車輛正在開展測試。
“三種傳感器共同作用,最遠能夠感知到周圍200米范圍內的物體,包括顏色、大小和形狀等。金橋作為中心城區,給無人駕駛提供了豐富的試驗場景。”上海裹動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章周翔表示。
“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發展來說,法規落地是一個關鍵節點。”上海金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瑜所說的這部法規,是指今年2月起施行的《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規定》。
浦東新區科經委副主任李曉亮表示,根據市場需求,浦東在無駕駛人領域通過立法形式,對交通保險、事故認定等做出明確規定,讓“未來車”更好駛上“法治道”。
以法治方式推動浦東“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這是引領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今年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立法法的決定,其中明確提到“浦東新區法規”。在今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會議上,浦東新區促進資產管理中心建設若干規定等8件浦東新區法規被列入正式立法項目。
“作為引領區,浦東的各項改革要突破既有規則,嘗試建立新規則。中央授權上海制定浦東新區法規,使得浦東的高水平改革開放更加于法有據。”上海市社科聯副主席沈國明說。
硬核科技創新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患者在新疆阿拉爾,而醫生在浙江杭州。今年2月,在5G網絡和國產手術機器人的助力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醫生梁霄為數千里之外的新疆患者,做了一臺科技感十足的肝膽手術。
這款手術機器人的研制方,是總部位于張江科學城的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以來,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已經有三款手術機器人產品獲得國家藥監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給這位新疆患者做手術的、微創自主研發的首款國產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圖邁,就在其中。
“與傳統手術相比,手術機器人擁有操作靈活精準、高倍高清視野等特點,能夠很好地輔助醫生。在有的醫院,醫生用手術機器人一天可以做5臺手術。如果和5G技術結合,還能夠緩解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總裁何超告訴記者。
為推動創新產品的普及應用,目前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在國內各大醫院安裝了近50臺手術機器人用于臨床培訓和驗證,手術量累計超過1000臺。不斷迭代創新,讓國產手術機器人的水平持續提升,更好地造福廣大患者。
類似于手術機器人這樣的硬核科技創新,是浦東引領區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方向。今年前三個月,浦東有3款國產1類新藥獲批上市,還有13家企業向科創板發起沖刺。
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說,今年浦東將深入實施固鏈強鏈延鏈行動,做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不斷促進硬核產業與新興產業的跨界融合。
舊小區“煥新”夯實基層治理
“經過改造,小區主干道旁增設了一條寬約半米的人行道,實現了人車分流。通過挖潛,小區的停車位從原來的40多個增加到60多個。”在浦東新區塘橋街道金浦小區,金浦居委會主任蔡文嘉向記者細數小區改造前后的變化。
塘橋街道是浦東面積最小的街道,也是浦東開發開放中最先完成城市化的區域之一。隨著時間推移,轄區內房屋老化、風貌老舊等問題逐漸凸顯,老舊小區占比超40%。如何讓老街區展現新面貌、煥發新活力,是塘橋亟待解決的問題。
根據中央“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要求,2022年浦東新區明確在現代化城區建設中,打造“精品城區、現代城鎮、美麗鄉村”。其中,塘橋計劃在“精品城區”中建設“樣板社區”。
“建設為要,管治先行。”塘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費維照說,目前該街道已形成4大類、45項具體工作任務,將通過硬件設施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推動城區“煥新”。
位于塘橋的藍村路、南泉路“T”字形街區共有300余家沿街商鋪,其中不少是“網紅店”。如何在保持煙火氣的同時提升品質?不久前塘橋舉辦了一場特色街區綜合改造商戶座談會。
“大家普遍認為,由于開發時間較早,街區改造提升勢在必行。比如,很多商戶希望設置外擺位,這就涉及人行道改造以及晚間噪音控制的問題,需要大家共同商量、群策群力。”塘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副中隊長倪唯婷說。
加快城中村改造、破解“老小舊遠”民生難題……未來,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浦東新區還將持續推進現代化城區建設,不斷滿足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華社記者 何欣榮 楊有宗 龔雯)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