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信貸對實體經濟支持作用持續增強。記者從各銀行業績發布會和年終工作會獲悉,四季度銀行在保持貸款平穩增長的同時,將進一步挖掘新的信貸增長點,做足項目儲備,為明年開年投放積蓄動能,其中,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居民消費等重點領域成為“主攻”方向。
據三季報披露,截至9月末,六大國有銀行中五家新增人民幣貸款較上年末實現兩位數增長,部分國有大行信貸同比增量已接近甚至超過去年全年。其中,農業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2.5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13%,而去年全年新增為2.59萬億元。截至今年9月末,中行境內人民幣貸款已新增1.9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連續實現多個月度同比多增。
記者走訪了解到,當前信貸投放已進入年末收尾階段,預計四季度增速將保持平穩。同時,銀行信貸工作重心已轉向明年項目儲備。“信貸投放的傳統節奏是‘一季度開門紅,二季度指標修補,三季度休息,四季度儲備明年’。最近我們的工作是拜訪排摸客戶資金需求,平滑全年的信貸投放曲線。”南京銀行上海控江支行行長車曉嫣說。一股份銀行北京地區公司業務負責人也表示,“目前已進入信貸投放工作收尾階段,不少口徑信貸計劃額度已投放完成,較上年同期增加近10%。”
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報告指出,今年銀行業信貸投放節奏前高后低的特點更加明顯,在降息預期下,銀行“早投放、早受益”動力較強。
從下一步信貸投放結構上看,各家銀行的策略不盡相同,但在科技創新、綠色轉型等領域,各行均在重點發力。“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農業銀行走在前列,重點領域貸款體現高精度。”農業銀行董秘韓國強表示,下一階段,該行將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持續做好信貸投放工作,緊扣實體經濟發展需要,不斷加大重點領域支持力度。
相比其他領域,銀行科創貸款重要性進一步提升,成為各銀行爭相競逐的新賽道。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被放在首位。人民銀行發布的《2023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三季度末,獲得貸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21.28萬家,獲貸率47%,比上年年末高2.7個百分點。
據了解,中信銀行將構建開放式服務生態,聯合協同單位、政府部門、產業園區、私募股權、科研院所及高校等機構,攜手塑造全要素保障、全生命周期“護航”的新生態體系,超前布局更早、更小、更新的企業,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和成長動能。建行表示,后續會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加強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研發成果應用,為創新能力強、有市場潛力的企業提供全周期多元化融資支持。
綠色金融領域仍是信貸投向“高地”。截至今年9月末,工商銀行綠色領域貸款增長超30%,為該行信貸業務中增速較高的板塊之一。農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余額3.8萬億元,較上年末新增1.1萬億元,增速42%,余額、增量、增速均創歷史新高。
盡管近兩年來保持高增長,但多家銀行仍明確提出將聚焦綠色金融領域,繼續重點投放金融資源。建行表示,全面推進綠色金融,強化產品服務創新,有力支持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和傳統企業低碳轉型,踐行“綠色資產負債表”理念,加快推動碳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助力國家“雙碳”戰略落地。
“在政策配套支持與引導下,銀行綠色信貸的投放領域日趨豐富。尤其國有大行發揮體量、資源、成本等優勢,引導綠色資金不斷流入綠色金融領域。”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吳丹表示。
在對公業務繼續加碼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同時,針對個人消費者的消費金融也獲得銀行重點支持。在光大證券首席金融業分析師王一峰看來,在國家實施一系列提振消費的措施之后,市場對于消費信貸的需求增長很明顯,國有大型銀行的客戶群更廣,貸款利率也有優勢,整體貸款余額的增速遠遠高于平均貸款增速。
“中信銀行仍將在資源配置上對零售傾斜,全力支持零售信貸投放,中長期目標是實現零售與對公信貸存量規模的比例達到1:1。在經營策略上,四季度中信銀行將緊隨消費熱點,深耕房、車、煙商貸等主流場景,推動個貸規模穩定增長;同時做大信用卡消費交易,加大分期貸款投放,帶動信用卡貸款規模提升。”中信銀行董事會秘書、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張青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力求信貸投放總量穩結構優的同時,盤活存量貸款也將成為后續銀行的一項重要任務。目前我國銀行體系貸款余額超20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余額超過300萬億元。“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優化新增貸款投向,這三個方面對支撐經濟增長同等重要。”人民銀行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強調。
“當前存量信貸規模已經很大,占GDP的比重也很高,如果僅靠新發貸款去拉動經濟增長,可能會面臨效率低下等問題。”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盤活存量金融資源,提升已有的各種形式的資本或資產效率,可能比新投放金融資源具有更重要的意義。(記者 向家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