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7月12日發布數據顯示,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95.11萬億元,同比增長8.1%,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基本匹配;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1萬億元,處于歷史同期較高水平。6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50.85萬億元,同比增長8.8%;上半年,各項貸款增加13.27萬億元,為歷史同期較高水平。6月末,廣義貨幣(M_2)余額305.02萬億元,同比增長6.2%;狹義貨幣(M_1)余額66.06萬億元,同比下降5%。
今年以來,按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要求,各方面積極盤活存量,防止資金沉淀空轉,金融總量數據短期內有“擠水分”效應,但實際上也是企業使用資金效率提升的反映。專家認為,對當前金融總量指標增速回落要理性看待,這是有效融資需求偏弱、打擊資金空轉、債市分流存款以及經濟結構轉型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浙江某制藥公司去年向某國有銀行申請流動資金貸款5000萬元,今年因經營效益較好、資金寬裕,為降低成本,開始提前歸還貸款。還有企業更加注重結合生產進度和經營需要,合理安排借款融資,資金周轉速度和利用效率明顯提升。某國有控股汽車上市公司,企業經營向好,資金流動性強,5月向某股份制銀行申請提前還款1億元,主動降低負債成本,后又因業務發展需要,于6月底向銀行申請1億元貸款。
上半年,實體經濟貸款利率繼續保持下行態勢。數據顯示,1月至6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和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分別為3.7%和3.6%左右,同比仍明顯下行。伴隨通脹的總體回升,實際利率也在下行。CPI自2月起連續保持正增長,PPI降幅不斷收窄,下半年我國物價水平還將繼續穩步回升。隨著通脹指標上升,實際利率也呈現回落態勢。
金融對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信貸結構不斷改善。今年以來,央行注重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4月創設了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5月又推出了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緊盯焦點領域,加大金融資源支持。總體看,信貸結構仍在延續不斷優化態勢。6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8.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6.5%;“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5.2%;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6.9%。這些貸款的增速都高于同期全部貸款的增速。
“本輪房地產政策的一大亮點是創設了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一是與前期工作形成了有效銜接。去年央行設立了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在此基礎上,今年6月初又完善推出了保障性住房再貸款,老工具1000億元的額度也并入了新工具。二是新老工具合并后,投放進度明顯加快。新工具依然采用“先貸后借,按季操作”模式,即金融機構先發放貸款,下一季度再向央行申請再貸款資金,會有一個季度的時間差,目前看后續貸款投放有望進一步加快。三是新工具支持范圍擴大,更有利于落地實施。地方政府收購標的由存量住宅商品房擴大到全部商品房,用途由租賃擴大到可租可售,再貸款對象由7家試點金融機構擴大到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多重利好都將助力新工具加快使用和落地見效。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金融機構已發放近250億元租賃住房貸款,人民銀行發放再貸款資金超過120億元。
金融總量增速不足以全面、真實反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成效。在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看來,我國金融總量指標與實體經濟活動的相關性正在減弱。有市場研究表明,2015年前,我國M_1與工業增加值增速的同期相關系數接近50%,但2015年后降至15%。隨著近年來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規模、人民幣貸款等金融總量的持續高增長,金融總量增長對GDP的邊際帶動效應趨于下降。
一味追求金融總量增長難度較大,還可能產生資金空轉等副作用。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說,當前我國的社會融資規模、M_2余額已分別突破390萬億元、300萬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也已超過250萬億元,存量金融資源都處于高位,要保持新增量高速增長難度越來越大。尤其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繼續要求作為社會融資規模主要組成部分的貸款總量高速增長并不現實,一味求量反而可能加劇資金空轉等各種虛增問題。
當前,部分企業脫離主業搞金融的情況較為突出。專家分析稱,例如,在規范手工補息和治理資金空轉前,某企業從某大行獲取貸款的利率為2.6%,該企業同時有股份行活期存款,補息后利率為2.8%至3%,存貸款虛增的背后實際上是企業的套利行為。 (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