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沖刺收官,江蘇“國字號”改出新面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報告還提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2022年,是決戰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記者從省國資委了解到,近年來我省全力推動各項國企改革任務落實落地,取得明顯成效:今年前10個月,我省列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工作臺賬的138項改革任務總體完成進度已超99%。“在地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重點改革任務兩次階段性評估中,我省均被評為A級,受到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表揚,先后5次在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的動員會、專題會、推進會上作交流。”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聚焦主業主責,
推動布局優化轉型升級
省國信集團是全國“雙百企業”和省級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企業,也是江蘇省屬最大的綜合能源保供主體、重要的金融投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主體。集團確立了7個方面28項共150條具體改革舉措,錨定“三個明顯成效”,聚焦“八項重點任務”,奮力攻堅克難,全面完成集團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經營效益、結構布局、能源保供等方面佳績頻傳。通過優化布局和結構調整,聚焦主業主責,3年來,集團累計向能源、金融等主業投入資金近500億元,建立了涵蓋“風、光、水、火、氣”多元能源供應體系,已投產控股電力裝機1826萬千瓦,居全省第2位。目前,集團已經拓展形成以戰略持股和控股經營相結合的綜合金融產業體系,是江蘇主要省級金融企業的發起人股東和第一大股東。同時,集團還積極參與省重大戰略性投資,總規模近100億元。
高速路況“一鍵可視”,路網事件“一鍵可查”,沿線天氣“一鍵可知”,遇到困難“一鍵救援”,輕微事故“一鍵定責”……江蘇交控研發的路網協同指揮調度云服務平臺,讓高速公路營運管理和駕乘體驗邁上新臺階。以深化改革積蓄強勁張力,江蘇交控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創新構建起“卓越黨建+現代國企”的治理體系,逐步形成交通基礎設施、金融投資和“交通+”三大主業齊頭并進的產業發展格局和“大集團、小總部、強產業”的集約化管理模式。在產融互動實現協同發展和“交通+”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升級中,江蘇交控的發展活力不斷被激發。
“我們深入貫徹‘1+N’國企改革系列文件精神,扎實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目前各項改革任務基本完成。”省農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魏紅軍說,集團上下堅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國企改革全過程,以建設一流現代農業企業集團為目標,以創新現代農業經營體制為重點,以實施現代農業強核戰略為抓手,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實現改革與發展同頻共振、同向共進,農墾經濟內生動力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今年以來,集團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現代農業主業板塊實現營收、利潤增速均高于醫藥健康和房地產兩大支撐板塊。
為進一步扛穩全省糧食安全和應急保供的主業主責,省糧食集團聚集內外優質資源,通過劃轉省糧食集團全資持有的6個儲備庫和控股的8個儲備庫的國有股權資產,并以現金注入和新庫建設等方式組建成立江蘇省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承擔全省165萬噸省級儲備糧的管理運營任務,實現省級儲備糧集中管理、規模存儲,持續強化省級儲備糧管理的專業能力。去年,集團全年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大關,糧油經營量和物流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被列為全國68家國家級糧食應急保障企業之一,榮獲“中國最具影響力糧油集團”稱號。
堅持創新驅動,
激活高質量發展“一池春水”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強筋健骨”,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增強競爭力。蘇鹽集團的創新活力在改革中得以充分地釋放,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8.44億元,同比增長34.55%,完成年度計劃的76.89%;實現凈利潤6.65億元,同比增長344.75%,完成年度計劃的102.46%,創集團組建以來最好水平。蘇鹽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集團研發費用投入持續加大,2021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68%,走在行業前列,所屬蘇鹽井神公司被省政府表彰為“首屆江蘇省科技創新發展獎優秀企業”。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立足之本,是確保企業“身強體壯”具備競爭實力的關鍵。鐘山賓館集團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創新打造多業態融合“生態圈”,不斷擴大鐘山特色產業鏈覆蓋面。通過深入實施“標準建設年”“標準提升年”“標準深化年”三年行動,集團加快推進會議服務、酒店管理、物業服務、政務后勤等標準化體系建設,成為有關現代服務業江蘇省級地方標準的制定單位。同時,集團深耕政務后勤服務市場,成為政務后勤保障行業承接項目多、規格高、規模大的國有企業集團。
人才是第一資源,堅持創新驅動離不開人才助力。省環保集團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實行“雙通道”晉升機制,給予技術崗位與管理崗位相匹配的地位和薪酬待遇。集團還出臺“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不勝任退出”制度,所屬監測監控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全體起立、競聘上崗”入選省國資委三項改革優秀案例。“在科技創新和人才強企方面,集團編制科技創新發展規劃,與清華大學賀克斌院士合作設立大氣污染研究與防控研發中心,成功獲批3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基地正式開工建設。”省環保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集團科技研發投入7473萬元,研發投入強度達4.85%,在全國同行處于領先地位。
省體育產業集團將強化正向激勵作為健全市場化機制的重要措施。集團及下屬子企業均制定出臺了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實施方案,經理層成員均簽訂崗位聘任協議書、任期及年度經營目標責任書。通過對崗位、任期制、契約化、考核、薪酬、退出、監督等各環節進行明確和規范,讓每位經理層成員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有什么權利”“干好干壞有什么后果”,牢固樹立崗位意識和契約精神,做到“干得好不好,指標說了算”“收入多與少,業績說了算”,有效激發了發展動力和活力。
聚焦重點難點,
敢啃“硬骨頭”向縱深發展
深化改革必須奔著問題去,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徐礦集團破解產業接續、人員安置、環境治理“三大難題”,創出資源枯竭型企業轉型、關閉礦井重生、衰老礦區生態修復“三大樣本”,新增煤炭產能1210萬噸、電力裝機564萬千瓦,立項新能源項目42個。集團服務外包創收超100億元、創利超10億元、安置職工超萬人,并投入50.77億元治理采煤塌陷地22.4萬畝。“我們牢牢把握國企改革正確方向,抓重點補短板創示范,創新實施‘五血療法’,清理退出55戶、占全省78.6%的集體企業,償還有息負債105億元,清理非主業投資止損超30億元,處理遺留不良資產45億元,超前完成127項改革任務。”徐礦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道。
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高投集團堅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則,總結毅達資本的改革成效、經驗,逐一研判尚未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推進混改的必要性、可行性。毅達資本自混改以來,投資地域不斷拓展,實現在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全國重點區域均有落地團隊和業務布局;業務種類不斷完善,承接管理母基金,設立天使基金、并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通過深化混改,充分發揮集團把方向、管大局、控風險職責,加強了毅達資本市場化落地能力,開創了發展新模式。
抓住混改機遇,華泰證券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GDR(全球存托憑證)上市,董事會結構更加優化,制度規則更加健全有效,決策更加科學高效。同時,借助深化混改試點落地實施經營管理層職業經理人制度,華泰證券實現了職業經理人制度自下而上全覆蓋,建立健全中長期激勵機制,落地實施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計劃,經營活力顯著增強。2019年至2021年,公司整體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達到31.30%,2021年整體經營業績創歷史新高,境內境外綜合實力穩居行業頭部機構行列。2022年7月,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2021年度地方“雙百企業”評估結果,公司被評為江蘇唯一一家標桿企業。
作為江蘇省沿海開發主力軍和省級沿海開發重要投融資平臺,江蘇省沿海開發集團筑牢土地資源保護與開發“綠”的底色,拓展海洋經濟發展“藍”色空間。一方面,集團積極開拓土地增量資源,三年行動以來累計為省內提供新增建設用地指標2700余畝,有效支持了全省重大項目的建設需求。另一方面,集團依托沿海發展海洋經濟,建成灌云200MW全國第一批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2022年全年發電量預計突破2.8億千瓦時。集團還參與設立主投海洋經濟基金,實現累計投資金額67.19億元,項目總數68個,成為推動我省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沖刺收官 江蘇“國字號”改出新面貌。(記者 陳澄 李晞)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