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著力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原標題:“小巨人”迸發大能量(主題)
——青島著力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駛入發展快車道(副題)
在青島,有這樣一群企業,它們“個頭”不大卻身懷“獨門絕技”,它們只專注并深耕產業鏈中的一個環節或一項產品,以專出道、以精破局、以特逐強、以新求變;它們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是質量效益雙優的排頭兵企業,也是工業“強筋健骨”不可替代的生力軍,它們就是青島6738家專精特新企業。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強調“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青島在傳統優勢產業之外,大力發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培養企業家首創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越來越多的“獨門絕技”和“配套專家”,彌補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短板,走出一條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進擊之路。
專精特新企業青島九合重工機械有限公司特種車產品生產車間。資料圖片
梯度培育,厚植“專精特新”成長沃土
專精特新企業需要良好的成長土壤。青島中加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蝶變”,便是青島近些年來厚植“專精特新”成長沃土的一個縮影。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有一家普通人所知不多,但在煤礦、油氣行業大名鼎鼎的企業——青島中加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僅10年,這家企業就由市級專精特新企業一路成長為隱形冠軍、瞪羚企業、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十年“一路狂奔”,中加特背后的驅動力是什么?
2016年,在行業內名不見經傳的中加特,便將眼光投向數字化和智能化。“那時候行業內可遵循借鑒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在中加特總工程師宋承林的記憶中,三年時間他們走了很多彎路,也碰了很多釘子,“很幸運,我們乘上了西海岸新區政府數字化建設的‘列車’”。
宋承林口中的“列車”,是2019年9月青島西海岸新區出臺的《關于促進先進制造、科技創新、大數據和信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該文件提出“組織實施‘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重大示范項目,對于申報成功的企業最高獎補1500萬元”,這對包括中加特在內的很多中小企業來說,都是一場“及時雨”。
“政策一出,感覺在單打獨斗的路上突然找到了組織。”宋承林打趣道。最終,中加特申報的變頻一體機產能提升項目成功獲得新區1500萬元資金支持,該項目后來被評為全國十大5G全連接工廠試點示范。
除給予真金白銀的扶持,新區還為中加特帶來了頂層設計上的啟發。“最初,我們對智能工廠的建設標準認識并不清晰,相關部門便組織我們到西門子等先進的數字化工廠進行學習,讓我們找到了建設方向。”宋承林說,在市、區兩級的政策和資金加持下,未來3年,中加特給自己定下了產值突破30億元的目標。
“作為制造業強市,青島始終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擺在優先位置,聚力落實‘培育、賦能、服務、保障’四項主責主業,全門類、全周期、全要素鼓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郭振棟說。
據介紹,在《青島市加快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中,青島提出要聚力打造制造業領域“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四新經濟領域“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兩條梯度培育賽道。部署實施優質中小企業倍增計劃,力爭到2025年,全市新培育評價創新型中小企業10000家以上、新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00家左右、隱形冠軍企業100家左右,新培育爭創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左右,為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的窗口。
專精特新企業青島云路先進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精整車間吊裝非晶薄帶。資料圖片
“卡位入鏈”,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卡位入鏈”是青島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創新舉措之一。所謂“卡位入鏈”,就是通過大中小企業的融通創新對接,引導大企業面向中小企業發布融鏈固鏈需求,促進中小企業與大企業深化拓展供應鏈合作,為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賦能。
青島至亞美萊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新型膜材料制造的專精特新企業,產品主要應用于軌道交通、高端建筑等領域。3月10日,在圍繞氫能與儲能產業鏈主企業特來電公司開展的“卡位入鏈”對接活動上,至亞美萊公司進行了產品路演,得到特來電的積極關注,并現場達成合作意向。
“以前我們很難對話大企業,現在政府組織‘卡位入鏈’對接會,我們可以直接和鏈主企業對接,獲取市場的機會大大增加,現在已開拓了家電、汽車等民用領域功能薄膜市場,預計今年上半年便會產生效益。”至亞美萊公司總經理丁肇聚表示。
與至亞美萊同樣受益的,還有位于上合示范區的青島能蜂電氣有限公司。兩年前,能蜂電氣因為資金、人才問題,產品研發一度遇到瓶頸。緊要關頭,政府依托設立的“人才貸”金融產品,為能蜂電氣爭取到1000萬元貸款,同時幫助企業與青島科技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產品研發迎來井噴式發展。
“政府還幫助我們參加了多場專精特新企業‘卡位入鏈’活動,招引合作企業,2022年下半年,我們與海爾納暉儲能項目達成合作,進一步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能蜂電氣總經理張浩開心地告訴記者,今年他們的相關設備訂單已超過5000臺,同比增長10倍,公司滿負荷生產,產品仍供不應求。
圍繞全市24條重點產業鏈,青島以專精特新企業為突破口,通過鏈主企業行、標桿企業行、高校院所行、融資機構行、服務機構行等多種形式,組織鏈主企業與專精特新企業專場對接交流活動,支持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產業鏈龍頭企業協同制造,引導鏈主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供應鏈、開放場景應用,輸出配套產品標準和質量管理體系,推動大中小企業全面加強合作,形成融通創新的發展生態。
郭振棟表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是釋放大企業創新活力、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潛力的有效渠道,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織形式。
在“卡位入鏈”的同時,青島還不斷拓寬服務廣度和深度,對有潛力的專精特新企業實行一企一策定制化跟蹤培育,引導企業深耕細分領域做強做精;對創新型中小企業實行精準推送專屬服務,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定期組織邀請企業、園區、金融機構、人力資源機構、高校院所、政府部門進行充分交流、各取所需,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青島西海岸新區唐島灣。資料圖片
金融活水,助力“專精特新”變大變強變優
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發展潛力大,但企業往往面臨輕資產融資難的尷尬。作為成長中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山東格潤內澤姆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就遇到過類似的難題。
位于嶗山區創新園的格潤內澤姆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大氣污染治理、水處理的企業。2022年年底,該公司分公司格潤內澤姆新水務有限公司與一家大公司簽訂了一個化工園基礎設施配套提升合同。根據合同約定,需要格潤內澤姆新水務先出具合同金額20%的銀行保函,后支付貨款。這可急壞了該企業財務負責人,“因為急著用款,如自行申請銀行保函,不僅審批流程較長,還需要繳納保函金額10%~20%的保證金”。
了解到企業難題后,注冊地同為嶗山區的青島融資再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為企業送去了一場金融“及時雨”。“我們為企業提供分離式保函服務,讓企業使用再擔保公司在銀行的授信額度,這樣可以加快企業辦理銀行保函的進度、減少資金占用。”青島融資再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業務部經理吳佳晉告訴記者,他們5個工作日內便為格潤內澤姆新水務順利開具了銀行保函,幫助企業解決了用款需求。
從普通的包裝產品,到集30余項專利于一身的“多用途節能環保新型集裝箱液體包裝袋”,再到給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配套的超純水內襯層,青島恒信塑膠有限公司作為專精特新“小巨人”的進階之路,同樣有金融政策的扶持。
“我們公司主要從事注塑件、集裝箱液體包裝袋的生產,集裝箱液體包裝袋相比傳統運輸容器具有靈活輕便、成本較低等優勢,但在產品拉伸度、熱合度等質量把控方面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因此企業研發投入壓力比較大。”公司總經理姜法宏告訴記者,即墨區工信局了解到他們的困難后,根據政策幫助他們拿到了1000多萬元的各類扶持資金。
“專項資金的注入,為我們分階段研發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姜法宏說,前不久,他們成功研發出5層共聚高性能PE膜,新產品能夠適應更為苛刻的運輸環境,能夠裝載的液體已經達三四百種。如今,恒信塑膠產品已經出口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市場占有率達10%以上。
金融活,經濟活。為打通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資金堵點,青島制定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作三年行動方案,推動更多企業駛入資本市場發展的快車道,同時在全省率先將北交所掛牌企業納入上市補助政策范圍。
為讓企業及時、充分享受到“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利,青島搭建了全國一流的地方惠企利民政策平臺“青島政策通”。為鼓勵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增資擴產,三年累計扶持1599個小微企業創新轉型項目,安排獎補資金7.55億元。
截至目前,青島已累計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1家,12家企業入選2022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數量列北方城市第二、全國第五位。(記者 劉艷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