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在中國區域經濟排行榜上的位次,發生標志性躍升。
安徽在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實現歷史性跨越。
據安徽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安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突破5萬億元,達到50875億元,比上年增長8.9%,營收總量躍居全國第7位、中西部第1位。
中西部雖然不像東部集聚了中國區域經濟“擂臺賽”的最強選手,但也有河南、四川、湖北、湖南等多個重量級選手。工業是區域經濟競爭的主戰場,安徽力壓一眾經濟大省躍居中西部工業規模第一省,殊為不易。
規上工業營收成為中西部第一,意味著什么
工業實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地區經濟的綜合實力,而規模則是實力的基礎。規上工業營收由所有規上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加總所得,是衡量工業規模的關鍵指標。
經濟大省,無不是工業大省。中國經濟“前三甲”廣東、江蘇、山東三省的規上工業營收,也長期占據全國前三位。在中西部地區,河南、四川、湖北、湖南等經濟大省的規上工業營收同樣排名靠前。
安徽經濟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已實現“總量居中、人均靠后”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歷史性跨越,但經濟總量在中西部仍居河南、四川、湖北、湖南之后。規上工業營收規模率先反超,說明安徽工業實力的增長快于經濟整體的增長。
更詳細的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
2023年,安徽地區生產總值為47050.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96.6億元,增長3.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第二產業增加值18871.8億元,增長6.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2.5%;第三產業增加值24682.2億元,增長5.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8%。
第二產業包括工業和建筑業,增速6.1%,較地區生產總值整體增速高0.3個百分點。
如果將目光進一步聚焦到規上工業,2023年全年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比全國高2.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6位、中部第1位、長三角第2位。
更令人振奮的是,2023年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呈現逐季提升的“加速度”,由一季度的4.2%、上半年的6.9%、前三季度的7.3%上升到全年的7.5%,向好的勢頭明顯。
往深了看,工業對于經濟整體有顯著的溢出和拉動作用。工業增長帶來就業和收入的增加,人們錢包鼓了,消費就會增加;工業的活躍還會讓倉儲、物流、金融服務、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更加景氣。
因此,安徽規上工業跑出“加速度”,也會拉動服務業更快增長。安徽經濟持續向上繼續躍升的基礎堅實,經濟總量在全國排行榜上繼續爭先進位,有著很大想象空間。
是哪些產業支撐了安徽工業的規模躍升
從一組亮眼的數據中可窺見其中端倪:2023年,安徽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390.6億元,增長11.6%。
“新三樣”出口的高速增長,折射安徽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勢頭。
2023年,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的42.9%、較2022年提升1.3個百分點。
近年來,安徽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改造提升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等傳統產業,在構建“4+10”萬千億產業體系(4個萬億產業、10個千億產業)上取得顯著進展。
汽車是制造業中鏈條最長、帶動能力最強的產業,當前正面臨新能源汽車崛起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安徽將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致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在這一輪行業洗牌的大變革中贏得了先機。
2023年全年,安徽全省汽車業增加值增長33.9%,增幅創2010年以來年度新高,為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26.4%、居41個大類行業之首;汽車產量249.1萬輛、增長48.1%,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86.8萬輛、增長60.5%。
光伏是中國獲得全球競爭優勢并實現端到端安全可控的產業。最近一輪光伏產業發展的機遇,安徽同樣抓住了。目前,安徽光伏玻璃產量占全國1/2以上、逆變器產量占全國1/3、組件產量占全國1/4左右。2023年全年光伏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2900億元,躍居全國第3位、創歷史新高。
全球10%的筆記本電腦、20%的液晶顯示屏在安徽生產;集成電路產業鏈企業超400家,形成從材料到器件,從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的全產業鏈布局……安徽持續推動“建芯固屏、聚光強機”,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也在不斷壯大。
裝備制造業歷來是安徽工業支柱產業之一,去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全年營收突破1萬億元,成為首個破萬億元的新興產業。當前,安徽還致力打造國內重要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確立了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等7個重點發展的細分領域。
安徽還是全球最重要的家電產業基地之一,全國每3臺冰箱、每4臺洗衣機、每5臺空調就有1臺“安徽造”。去年全省家電“三大件”產量8700萬臺、居全國第2位。
新興產業加速壯大的同時,安徽也沒有忽視傳統產業。
有色金屬巨頭銅陵有色、建材巨頭海螺集團兩家皖企,已連續五年上榜《財富》世界500強。寶武馬鋼通過深化改革,以新技術新產品贏得市場,煥發新生機。持續優化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等產業的行業結構、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安徽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更加堅實。
規模上去了,后勁怎么樣
后勁關鍵看結構,看質量效益。
安徽工業的進步,不僅是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升。
2022年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報告中,安徽綜合排名居全國第6位。
發展質量首先看創新。這是引領工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靈魂。
安徽科創實力雄厚,區域創新能力已經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方陣。這一優勢成為安徽工業提質增效的強大推動力。全國范圍內,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數量共29個,安徽就有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智能語音創新中心、通用機械基礎件創新中心3個。
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能力強,發展韌性足,其中有許多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截至2023年9月底,安徽已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97戶,居全國第8位。
再看智能化。
安徽不僅有技術領先的產業和企業,也有著工業4.0時代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全球頂級管理咨詢機構麥肯錫共同組織遴選的“燈塔工廠”,被認為是全球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標桿。安徽有5座“燈塔工廠”,居全國第3位。
安徽還培育了國家級智能制造工廠12個,數量居全國第2位。
工業互聯網正在帶來工業生產組織模式的深刻變革。2023年,安徽新增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2家、5G工廠19個,分別居全國第3位、第4位。
再看綠色化。
如果問安徽工業的“底色”,答案無疑是綠色。工信部評選公布的“2023年度綠色制造”名單中,安徽有76家綠色工廠、7家綠色工業園區入選。
“十三五”期間,安徽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0.05%,超額完成目標任務。2021年和2022年,這一指標分別再下降5.3%、3.8%。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正在帶來安徽工業質量效益的穩步提升。
更大的進步、更精彩的故事,值得期待
安徽工業規模總量和質量效益的躍升,是長期聚焦制造強省建設,持之以恒優化營商環境,招大引強、培優育新的結果。
對于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比如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智能家電等,省政府都組織專家、代表性企業、商協會深入研討,理清產業鏈構成、未來發展方向和發力重點、實現路徑,確定科學、精準、有效的打法。
同時,安徽還組建了產業專班,建立了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的機制。省政府領導擔任專班負責人,協調各部門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最終拍板的人從一開始就直接負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安徽省級領導每年拜訪和會見客商多達數千次。“到安徽見省領導很容易”,是很多客商共同的感受。
政府部門也都全力行動起來。以工業主管部門經信部門為例,2023年,安徽省市縣三級經信部門累計包保工業企業1.81萬戶、走訪企業7.2萬余次,幫助解決問題8600余個,推動1906戶企業退出停產半停產狀態。
營商環境的優化疊加良好的發展勢頭,讓安徽成為吸引工業制造業投資的“強磁場”。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安徽制造業投資增速已連續24個月保持18%以上,占全部投資比重突破30%。2023年安徽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071戶、為歷年來最高,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達22752戶、創歷史新高,凈增2187戶、創近10年來新高。
從投資看后勁,從企業看活力。量質齊升的安徽工業,活力很強,后勁很足。當然,安徽并沒有因成績單而沾沾自喜,沒有因良好的態勢而松氣歇腳,而是仍然保持著清醒和干勁。
不久前召開的全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智能綠色制造強省大會上,安徽省委主要領導指出,當前,全省制造業發展正處在由大變強的重要關口,要深刻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努力闖出一條創新驅動、人才引領、數智賦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工業化發展路徑,以新型工業化的扎實成效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安徽,隨著工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突飛猛進,正在成為中國工業、“中國制造”引人注目的新勢力。在規上工業營收規模躍居中西部第一之后,安徽工業將致力于由大變強。(記者 汪國梁 朱 卓 許昊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