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蘋果產業發展觀察
331.7萬畝、產量400.4萬噸,產量和面積均占陜西的三分之一、全國的九分之一。
這串數字,是革命圣地延安蘋果種植的概況,也蘊含著老區人民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密碼。
深秋時節,行走在延安的溝峁山梁,漫山遍野的蘋果樹惹人喜愛,紅彤彤的果實掛滿枝頭,果農的臉龐洋溢著豐收之樂。
作為全國集中連片規模最大、氣候條件最好的蘋果優勢產區之一,近十年來,延安持續實施品種、管理、營銷“三大創新”,不斷推動蘋果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從“求數量”到“拼質量” 科技賦能加速蘋果產業“強身健體”
10月27日,在陜西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果農在果園采摘蘋果。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云卷云舒,秋意正濃。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一眼望不盡的蘋果園里,豐收在樹梢,喜悅在眉梢。
握住果實、輕輕一轉,66歲的村民趙永東摘下一顆蘋果?!凹依?0畝果園,去年賺了12萬元。今年蘋果品相更佳、行情更好,收入不會差?!闭f起種蘋果,平時言語不多的他頭頭是道:“除了下苦功,還得會管理、懂技術。”
南溝村的果園,“技術范兒”十足:樹冠高大、枝繁葉茂的傳統喬化果樹成為過去,矮化密植栽種的果園樹形筆直、林間開闊;“豆菜輪茬”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機質;防草布代替了除草劑,殺蟲燈取代了殺蟲劑。
洛川縣石頭鎮背古村,果農崔衛東正為兩年前的“嘗試”而慶幸。那時,他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洛川蘋果試驗示范站參觀,決定改種“秦脆”新品種。如今,“秦脆”紅利初顯,崔衛東難掩興奮:“新品種易于管理、豐產性高,我家7畝8分果園,今年預計收入15萬元。將來盛果期,畝收入會是老品種的兩倍?!?/p>
地處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但因技術創新跟不上產業發展,延安蘋果一度“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近十年來,當地蘋果種植從“求數量”轉向“拼質量”:優化品種、調整栽培技術、提高防災能力,一路求新求變,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紅色的富士、黃色的瑞雪、綠色的澳洲青蘋……依托“院校+試驗站+基層服務機構”體系,越來越多適生優生品種在黃土地“安家”,像這樣的蘋果新品種,洛川已陸續儲備了600多個。
經過近十年推廣,林間疏朗、便于機械化操作,高產量、高優果率的矮化密植果園,已呈燎原之勢。目前延安全市矮化密植蘋果種植面積達72.9萬畝,成為蘋果種植“升級版”的標志。
2012年至2021年,延安蘋果種植面積從315.4萬畝增至331.7萬畝,產量從260萬噸提高到400萬噸,產量增速明顯快于種植面積增速,全產業鏈產值超過387億元。
萬千果農夢圓小康 新業態新農人不斷涌現
從延安市區驅車半小時,便至寶塔區橋溝街道煙洞溝村。
接完客戶來電,果農喬桂梅走進果園,識別出客戶認養的果樹,動作利落地采摘、裝箱,將蘋果發往千里之外的北京。
“客戶用手機小程序認養果樹,我定期為他們直播長勢。采收后,再用快遞發貨,這叫作‘延安有我一棵蘋果樹’?!彼f,“以往蘋果熟了才能賣錢,如今果樹一開花就有人認養。”
果樹認養悄然時興,延安全市今年共有5.8萬棵蘋果樹被認養出去。
10月27日,在陜西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工作人員在蘋果洗選車間裝箱打包蘋果。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同是賣蘋果,方法已是天壤之別。洛川縣“王掌柜農業”公司,一顆顆剛剛采收的蘋果順次進入智能分選線。如同照CT一般,選果線為每個蘋果拍攝出24張照片,依據外觀、糖度、硬度等指標進行精準分揀。客戶個性化下單,企業精準化銷售。這樣的選果線在延安已有105條,每小時可選果355噸。
得益于冷鏈冷貯設備廣泛應用,延安蘋果漸漸從“論堆賣”變為“論個賣”,身價倍增,消費者也可四季嘗鮮。
“過去蘋果在采摘季集中上市,經常賣不上好價錢?,F在如果行情不好,蘋果可以存在冷庫保鮮保質,一直賣到來年秋天。”洛川縣舊縣鎮洛陽村果農張永亮說。
業態更加多元,產業加速細分,鏈條不斷延長,一批懂市場、腦子活的新農人應運而生。在國家級蘋果批發市場洛川蘋果現代產業園,52家規模企業、300多家小微企業入駐于此,5000多人在這里就業。
園區的一間門店里,33歲的張秀秀正用手機聯絡客戶。從包裝箱訂購到打包、裝車和發貨,“一部手機,我就能搞定幾乎所有工作?!彼f。旺季時,這位返鄉青年每月要發出100多車蘋果。
截至2021年底,洛川已培育電商企業729家,建立網上銷售店3600余家,微店5000多家。一大批年輕人返鄉創業,加入“蘋果大軍”行列。
革命老區新名片 黃土高原展新姿
10月10日,果農在陜西延安市洛川縣永鄉鎮阿寺村一處果園采摘蘋果。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坐在自家門前,寶塔區柳林鎮孔家溝村的果農張彥斌忙著將新摘的蘋果打包裝箱、發送快遞。
品質過硬、誠信經營,僅憑網絡銷售,去年張彥斌就賣出7萬斤果子,賺了30多萬元?!敖衲曩u得更快、價格更高,預計收入能達到35萬元。”他樂呵呵地說。
多年來,依靠種蘋果的收入,張彥斌為三個兒女掙出學費,自己開上了小車,在延安城區買了新房。平時住在城里,工作則在農村,過上了“上班族”生活。
延安市副市長魏延安說,延安70%的農民從事蘋果產業,蘋果收入占到農民經營性收入的61%,一批重點縣、鎮、村農民收入的90%以上來源于蘋果。蘋果不僅是延安農業的第一特色優勢產業,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
延安最早種植蘋果的洛川縣阿寺村,近年來建起蘋果文化街區,果園變成公園。春賞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賞雪,果園一年四季有風景。在村頭,村民李新安1947年用毛驢從河南靈寶馱回栽下的蘋果樹,依然枝繁葉茂,見證著延安蘋果產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
小小一顆蘋果,富裕一方百姓,也刷新了千百年來黃土高原山村面貌。
安塞區高橋鎮政府駐南溝村干部張光紅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業余時間,他最大的愛好是用手機直播果園美景,推介南溝村蘋果。
影像里記錄著南溝村的巨變。11年前,張光紅初來駐村時,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打電話要到山頂上找信號,村里幾乎沒有像樣的產業。
2015年以來,南溝村依托村集體經濟開始種植蘋果等作物。如今,柏油路修到家門口,生產路鋪上蘋果園。現代農業、生態觀光、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南溝村成為黃土地上的一顆明珠。2018年,南溝村退出貧困村序列。2021年,村集體收入超過5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75萬元。
(記者陳鋼、陳晨、張斌、李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