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種業振興行動“三年打基礎”的收官之年。三年來,海南、四川等省份在探索打造種業基地的過程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近期,北京、合肥、湖南懷化等地也提出建設“種業之都”。各地在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推進種業創新攻關方面的實踐為種業振興打下良好基礎。需要指出的是,發展種業還需結合當地種質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科研基礎進行綜合考量,錯位競爭,避免重復建設,體現地方特色。
我國農業生態類型多樣、物種資源豐富,各地種質資源分布、研發和利用情況有所不同。憑借良好的光熱條件,海南南繁種業基地從傳統育種基地發展成為種業高地;黑龍江近年來國家級大豆種子基地建設取得初步成效,2021年生產大豆種子4.98億公斤,輻射供應吉林、內蒙古、新疆等省區;甘肅作為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年均產種5.8億公斤,保障了全國一半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種……這些地區結合自身優勢、深耕育制種產業的做法,為其他地區發展種業提供了借鑒。
想要找準主攻方向和重點領域,在種業發展中脫穎而出,摸清家底是第一步。要通過種質資源普查掌握本地種業發展現狀、資源要素家底,明確本地種業發展定位。有些地方氣候獨特、物種豐饒,有些地方科研基礎好、技術先進,有些地方是用種大省、農業實踐豐富,全面分析當地發展種業的優勢與不足,并據此制定相應的種業發展方案,才能更符合實際、體現特色。
保證種業發展方案的可操作性,還需傾聽種業一線的聲音。育制種專家從事相關研究多年,積累了豐富經驗;企業具有資本和市場化優勢,更了解市場需求;農戶身處用種第一線,能夠深切感知種質的優劣和變化。充分聽取科研院所、企業和農戶的意見建議,可以保證種業振興舉措貼近實踐、更好落地。
同時,各地還應為種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保障國家級種業基地設施用地、融資等需求,改善生物安全防護設施條件,在地方品種資源保護開發、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種業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相應的財政支持等,可以引導相關主體安心研發,持續投入。因地制宜強化育制種應用性研究,并給予長期穩定支持,避免貪大求全、低水平重復,助力種業振興行動取得良好成效。(文/李和風 來源:經濟日報)
搭建種業科技創新平臺
深秋時節,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南繁公共試驗基地,一派豐收景象。一片片金黃的稻穗迎風搖動,玉米棉花等農作物長勢喜人,農技專家們行走在田間地頭進行科研育種試驗。再過不久,來自全國80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的約7000名農業專家們又將陸續來到這里,進行一年一度的種業繁育科研作業,利用海南獨特的氣候資源條件加速育種過程,縮短育種年限,書寫南繁育種文章。
除了試驗種植基地,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種業創新研發也在這里開辟出一片新天地。出臺種業CRO模式發展實施方案,國內首創種質資源DNA身份信息第三方分子檢測和第三方存證業務,設立首個農業植物新品種審查協作中心窗口……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一項項成果在這里成為現實。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堅持以科研集聚提升南繁產業核心競爭力,短短幾年時間,實現了南繁種業多個從無到有的飛躍。三亞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合作交流部負責人夏勉說:“園區通過實施揭榜掛帥,開展種業創新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正著力建設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p>
此外,三亞崖州灣還建起了全球最大的野生稻種質資源圃,活體保存著1萬多份野生稻,是名副其實的“種業高地”。
近年來,海南在打造國家“南繁硅谷”種業科創標桿方面已取得長足進步。中國種子集團、隆平高科、大北農和德國科沃施、荷蘭科因等1000多家涉農企業齊聚海南,業務類型覆蓋育繁推等產業鏈各環節,高標準打造開放共享的種業科技創新平臺集群。同時,南繁基地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提升,26.8萬畝南繁用地全部實現用途管制,科研人員在配套服務區可拎包入住。
在科學研究平臺建設方面,2022年開始掛牌運行的崖州灣實驗室實現了育種聯合攻關,國家南繁作物表型鑒定、耐鹽堿水稻創新中心等平臺也陸續建成。三亞市、東方市、陵水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等地也立足優勢、緊抓機遇,不斷把自貿港政策制度優勢和“南繁硅谷”種業科技力量轉化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產業提檔升級的強勁動力,蓄力打造南繁產業典范。
與此同時,海南省充分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優勢,強化科研軟硬件保障,推進人才、科技、資金、項目等要素向國家“南繁硅谷”聚集,著力打造種業創新高地。為了促進海南自由貿易港種業高質量發展,今年4月,海南省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促進種業發展若干規定》,這是全國第一部促進種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主要在農作物品種審定自行試驗制度、種質資源檢疫監管模式、生物育種管理機制、種業人才發展機制四方面加大創新實踐,推進種業振興。近日,海南省財政廳公布《海南省支持種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擬從十個方面支持海南省種業發展。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何瓊妹表示,海南將從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把握種業振興的戰略性、基礎性和緊迫性,發揮“南繁硅谷”在種業振興中的關鍵作用,加快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經濟日報記者 潘世鵬)
加快種業之都建設步伐
日前舉行的第三十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碩果累累,大會期間發布重點種業研發成果10項,展示種業振興成果331項。走進北京種業大會北京農作物種業展廳,琳瑯滿目的作物整齊地擺放在展柜上,蔬菜區中的五彩小西瓜、西葫蘆、白菜引得觀眾紛紛駐足圍觀。另一側,蜀葵、美國薄荷、特大葫蘆、藍矢車菊等十幾個品種擺滿展柜,令人目不暇接。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陶志強告訴記者:“北京種業產業鏈的發展,主要得益于近年來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種業創新基地提升、種業創新環境優化‘五項行動’的有序推進?!?/p>
據介紹,融合首都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經過多年探索和發展,北京種業的育種—制種—用種產業鏈,逐步呈現出“育種在京,制種、用種在外”的顯著特點。
“育種在京”,是指育種的主體和資源主要在北京、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2023年農業農村部重點推介的優良品種中北京有43個,居全國首位。
“制種在外”,是指北京種業企業在京外的制種面積達到104.3萬畝。“用種在外”是指北京優良品種在全國廣泛推廣應用。比如,“京科968”已成為全國玉米第三大主推品種,年推廣面積2000萬畝以上;京牌的肉種鴨、蛋種雞、牛凍精分別占全國的80%、58%、35%,鱘魚、宮廷金魚種苗占全國的70%、50%。
雜交小麥技術世界領先、首次創制西瓜基因圖譜庫、建成全球最大的玉米DNA指紋庫……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種業管理處處長王以中表示,近年來,北京“種業之都”建設步伐加快,種業創新資源日漸雄厚,不斷集聚全國最多最強的種業研發機構和高端人才,保存全國數量最多的種質資源。2022年,北京育種發明專利授權359件、居全國首位。
種業頭部企業也在產生集聚效應。據統計,北京市共有種業企業1918家,有31個企業和機構入選國家種業陣型企業,農作物和畜禽方面入選企業居全國首位,農作物種業企業年銷售額75億元、約占全國10%。隨著《北京市種子條例》《北京種業振興實施方案》相繼頒布并有序施行,種業創新環境持續優化,吸引了全球前10強種業企業在北京設立分支機構,布局建設了北京平谷、通州、延慶和南繁四大種業公共服務平臺。
為了持續打造“種業之都”、全面推進種業振興,北京市2022年專門出臺了《北京種業振興實施方案》,統籌推進“4520行動”,即圍繞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果花草四大種業,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創新基地提升、創新環境優化五大行動,落實二十項重點任務。
陶志強表示,未來,北京將從加強頂層設計、組織聯合攻關、強化支撐保障、優化管理體制“四個層面”,全面推進“種業之都”建設。 (經濟日報記者 韓秉志)
完善種業技術創新體系
日前,湖南省懷化市組織農業農村局、科技局等單位相關專家來到懷化溆浦縣和洪江市高產栽培試驗示范點,對優質高產雜交水稻進行田間測產。經專家組測產,“紅兩優1566”最高畝產達761.7公斤,喜獲高產增收?!啊t兩優1566’是突破傳統選育技術育成的集優質、高產、穩產、香型于一體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具有抗倒、抗逆、抗病蟲害等優點,今年在多地進行推廣試種,帶動農民增產增收?!庇品N企業湖南奧譜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振華說。
作為世界雜交水稻發源地、全國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市,懷化常年雜交水稻制種面積12萬畝以上,年產優質雜交水稻種子2200萬公斤以上,制種面積和產量占湖南全省1/3、占全國1/10。近年來,懷化圍繞打造“國際種業之都”的發展戰略,制定出臺了《懷化市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懷化市種業及糧食加工產業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文件,推動種業科技創新、農業現代化發展。
推進種業發展,種質資源保護是基礎。在懷化市農科院的水稻種質資源庫里保存著來自當地不同地方、不同年份的上萬份資源?!稗r作物種質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現代種業發展的基石?!睉鸦修r科院副院長向太友介紹,近年來,懷化市對當地種質資源進行全面系統調查,搶救性收集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和地方特色品種,現已收集果樹、水稻、蔬菜、茶葉、旱糧、畜禽等本地特色種質資源553份,已建成茶葉、蔬菜、旱糧種質資源圃,收集保護地方特色種質資源83個?!啊稇鸦蟹N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積極加強與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對接,全力推進懷化種業創新中心建設。懷化種業創新中心將配備現代化的種業實驗室,建設種質資源庫、育種實驗示范基地,積極開展新品種、新技術實驗示范?!毕蛱颜f。
近年來,懷化市強化創新平臺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技術為依托、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種業技術創新體系,種業創新基礎進一步夯實。今年7月,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大湘西區域中心在懷化掛牌成立。目前,懷化有國家雜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懷化分中心等制種育種平臺15個,常年在懷化雜交水稻制種企業48家。記者從農業銀行懷化分行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末,該行累計發放種業振興和糧食安全等重點領域貸款3.7億元,先后支持了一批骨干制種企業和230多戶種業大戶。懷化市現有種業專業合作社68家,種業專業大戶286戶,擁有糧食、畜禽、水產等種業龍頭企業48家。
懷化在種業及糧食加工產業鏈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以雜交水稻制種為主,中藥材、水果、畜禽水產、林木等種業多元并舉,加快建設“雪峰山現代種業發展帶”。目前,懷化確定的17個種業及糧食加工產業鏈重點支撐項目推進順利,今年上半年實現種業及糧食加工產業鏈產值104.78億元,產業鏈規模以上加工企業總產值增速達13.6%。 (經濟日報記者 謝 瑤)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