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高標準引領,才有高質量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標準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簡稱《建設指南》)提出,到2026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標準與產業科技創新的聯動水平持續提升,新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50項以上,引領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快形成。(7月3日《光明日報》)
“得標準者得天下”,這句話廣為流傳。從古代的“車同軌、書同文”,到現代工業規?;a,都是標準化的生動實踐。時至今日,標準已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代表規則話語權和產業競爭制高點,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大發展,同樣離不開標準引領。
放眼全球,人工智能乃“兵家必爭之地”,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以產業生命周期視角觀之,標準化體系建設是人工智能產業邁向成熟的一個標志。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造和行業應用等方面實現快速發展,形成龐大市場規模。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產業呈現出創新技術群體突破、行業應用融合發展、國際合作深度協同等新特點,亟須完善人工智能產業標準體系,加強產業發展頂層設計,精細化繪制路線圖,為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夯實支撐。
如今,人工智能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有了“指南”。但徒標準不足以自行,能不能用好政策活水,能不能積累發展勝勢,關鍵要看落實、見行動。
推動標準扎根。再好的種子,不播種到土里,也結不出豐碩果實。因此,必須讓標準落在企業上、產業上、發展上?!督ㄔO指南》重點圍繞基礎共性、基礎支撐、關鍵技術、智能產品與服務、賦能新型工業化、行業應用、安全/治理等7個部分制定相關標準。要開展標準宣貫,把政策利好說明白、“游戲規則”講清楚;與國際接軌,促進信息共享和技術互通,持續清壁壘、降成本、優服務;講究剛柔并濟,以適應不同場景和應用的需求,為企業創新提供空間。
燃動產業引擎。優標準最終還是為了興產業、促發展。要抓住標準化體系建設機遇,夯實標準對推動技術進步、促進企業發展、引領產業升級、保障產業安全的支撐作用。把“聚光燈”打在企業創新主體身上,把注意力放在產業鏈生態鏈上,做好創新驅動、應用牽引、產業協同、開放合作大文章,用“今天的標準”拉動“明天的技術”、鍛造“后天的產業”,加快產業全球化發展布局,把握未來競爭的主動權。尤其,要在聯動轉化上下功夫,提升標準與產業科技創新的聯動水平,加速技術成果向產業化轉化、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斷拉開產業新版圖、打開發展新空間、增創競爭新優勢。
增強人才支撐。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實現高標準引領離不開高水平的標準化力量。既要善“聚”,統籌產學研用各方、產業鏈各環節優勢力量,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協同推進人工智能標準建設;也要善“育”,鼓勵培養和引進標準化高端人才,鼓勵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等將標準化人才納入職業能力評價和激勵范圍,構建標準化人才梯隊,為產業標準體系注入活水,為產業發展持續賦能。
志之所向,行則必達。讓“中國標準”成為高端高質的代名詞,必能助我們擁抱新的“科學的春天”,實現“人工智能+”高水平賦能,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闊步邁向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征途。
(廣州日報評論員 張冬梅)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