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局11月9日晚發布的《“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指出,將努力實現每年重點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過億元國產影片達到50部左右。到2025年,銀幕總數超過10萬塊,2035年我國將建成電影強國。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正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亟需補足內容和發行機制等層面的“短板”。
● 本報記者 于蒙蒙
國產電影票房占比逐步提升
近年來,國內電影市場保持較好發展態勢,票房由2016年的457.12億元升至2019年的642.66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票房占比逐步提升,2019年已超六成。票房過億的影片,2017年-2019年國產影片分別為47部、44部、48部。2020年盡管受疫情擾動,全年實現票房204.17億元,超過北美成為全球第一票房市場,其中國產電影的票房占比為83.72%。
中國電影半年報披露,據不完全統計,報告期內全國可統計票房的銀幕總數為71545塊。
展望“十四五”,國家電影局指出,中國電影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變化。中國電影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體制優勢顯著, 創作潛力巨大,產業基礎堅實,人才資源豐富,市場動能充沛,繼續發展具備多方面有利條件。
國家電影局對行業發展提出新目標,在保持電影產量穩定的基礎上,實現質量顯著提升。重點影片創作任務如期完成,多類型多題材多樣化創作格局不斷完善,每年重點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過億元國產影片達到50部左右,廣大觀眾對國產電影的滿意度持續保持高位。國產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到2025年,銀幕總數超過10萬塊,結構分布更加合理。電影產業鏈條延伸拓展, 電影消費模式創新升級,電影綜合收入穩步提高。
深化發行體制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電影行業高質量發展,主管部門在本次規劃中給出了“藥方”。
國家電影局強調,深化電影發行放映機制改革。支持院線公司并購重組,推動資產聯結型院線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對不符合現行準入條件的院線實行退出,顯著提高產業集中度。鼓勵開展分線發行、多輪次發行、區域發行、分眾發行等創新業務,促進人民院線、藝術院線等特色院線發展。繼續大力扶持鄉鎮影院建設和運營。推動影院發展升級,支持電影院采用先進技術裝備進行改造,提升觀影體驗和服務質量,提高影院上座率、單銀幕票房收入和綜合經營收入。
當前,國產影片主要依靠本土市場。為此,國家電影局提出,支持中國電影走出去,扶持有實力的發行主體,加強適應新時代需要的專門人才隊伍建設。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觀眾群體的精準推廣營銷方式,進一步拓展國際發行放映的地區、渠道和平臺,全球主要市場和新興國家市場并重,商業院線、藝術院線、網絡新媒體、電視頻道兼顧。鼓勵電影企業通過投資、并購、合作等多種形式開拓國際市場。
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早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影強國有兩個標志,首先是在本國市場占有絕對主導地位,其次是本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發行量。當下,中國電影產業還有“短板”需要補齊。博納影業積極布局海外發行與版權保護,公司今年出品的《中國醫生》和《長津湖》先后登陸海外市場。
完善配套制度
市場關注電影產業融資等配套措施的出臺。
資金支持方面,國家電影局表示,要進一步完善電影領域財政、信貸、融資、保險、外匯等扶持政策,落實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引導相關文化產業專項資金、基金加大對電影產業的投入力度。貫徹落實電影產業促進法, 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法規規章, 建立健全電影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交易、保護制度規則。國家電影局指出,將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結合實際情況,抓好規劃任務落實。
2019年5月,財政部、發改委、國土資源部、住建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大力推進電影企業直接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電影企業上市,鼓勵電影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集合信托和集合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等融資工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