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電(記者閆馨禾 蔡馨逸 王佳琳)一邊是虛擬現實、AI技術、人機交互、3D打印,一邊是陜北民歌、羌族刺繡、杖頭木偶戲……在2024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上,創新科技與民俗文化一同“登場”,共塑文旅產業新發展、新動能。
8月9日至11日,2024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在西安舉行,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164個代表團、793家企業參展參會。
跟隨數智人“沉小香”飛越至華山的云海之巔、看AIGC技術生成的山中四季美景在光影中變幻流轉、通過手勢感應體驗摩崖石刻的揮毫潑墨……華山景區的展館內,多元數字互動體驗項目讓俄羅斯留學生樂雅慧對華山充滿向往:“這不僅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次沉浸式的體驗,有時間我一定要去華山看看!”
依托智慧旅游管理系統和營銷平臺,華山景區的管理、服務、運營水平不斷向精準、高效迭代升級,景區年游客接待量已超過330萬人次。
隨著越來越多創新技術手段被應用于文旅領域,科技創新成為提升旅游體驗、拓展旅游場景的新引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文創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岑說:“一些景區、博物館用AI打造智能導覽系統,實現多模態交互功能,讓游客擁有更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的實時智能交互體驗。還有一些公司在打造VR大空間體驗和空間計算方面進行創新,基于優質文旅內容、文物資源打造新項目。文旅產業智能化趨勢明顯。”
展館內,讓觀眾們駐足停留的除了智能化的交互場景,還有展現各地文化內涵的各類演出。在西藏展區,華麗的藏族服飾一出場就吸引了觀眾的目光,悠揚的果沃琴彈唱將觀眾帶到“神山圣湖”。隨著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歷史悠久的果沃琴彈唱從村莊、劇院走向街道、景區,讓更多游客感受到西藏文化的魅力。
不只有果沃琴。在旅游旺季,西藏大型史詩劇《文成公主》座無虛席。這部以拉薩自然山水為背景,講述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歷史故事的劇目,累計演出超過1900場,是西藏旅游的金字招牌。
據西藏展區工作人員介紹,西藏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2023年西藏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歷史性突破5500萬和650億元。
近年來,我國文旅消費保持較好增長勢頭。今年上半年,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2.73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9.0%。與此同時,全國文旅融合進一步深化,文化新業態保持較快增長,優質文化內容供給不斷增加。
步入西安文創設計產業聯盟展區,十二生肖主題的兵馬俑手辦、以大雁塔為原型創作的“塔寶”背包、西安美食打卡手賬本等各種結合西安特色的文創產品,從多角度闡釋當地文化意涵,豐富當地旅游價值。
在系列背包、盲盒、玩具旁,塔寶品牌主理人鄒晨向記者介紹起一副塔寶主題卡牌。在每一張牌上,都寫著一條有關西安人文、非遺、民俗或美食的小知識。“我們在五一期間為游客免費發放了2萬副卡牌,希望讓塔寶作為民間宣傳大使為西安文化發聲,讓它成為代表西安文化內涵的IP形象,而不只是一個伴手禮。”鄒晨說。
從銷售伴手禮、潮玩到打造文化IP,文創設計的思路升級為旅游產業發展注入更多文化動力。“當一個有代表性的文創IP火起來后,能吸引更多人想來旅游。”西安文創設計產業聯盟運營人員周婧說,“最近以西安肉夾饃為原型的文創產品絨饃饃非常熱門,很多朋友關注到這個產品后都想來西安看一看,嘗一嘗肉夾饃。”
“隨著文旅融合進一步深化,一批展示地方美食、美景、非遺歷史的優秀內容正在為各地旅游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同時文旅融合不斷賦能城市更新,打造了主客共創共享的城市空間。”趙岑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