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穩定、續航強、能耗低的新型客車,電力機車、地鐵、動車組、工程維護車、盾構機等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產品及設施,多種類型的船舶和飛行器……近年來,中國制造向“新”而行、乘“數”而上,有力推動了便捷有序綜合交通體系的建設,為人們在世界各地的出行提供了新選擇新方案。
在巴黎奧運會期間,140輛中國制造的宇通客車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乘客提供了穿梭服務。
這不是宇通第一次為中國以外的客人提供服務。宇通曾擔任卡塔爾足球世界杯的班車;20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之際,宇通客車載著來自6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參加在法國舉行的紀念儀式。
走進宇通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的總部,感覺就像進入了一個森林公園,從茂密的綠樹間隱約可見巨大的灰色裝配車間建筑。
在一個面積相當于兩個足球場的車間里,一排車廂上印有英國一家主要公交公司標志的純電動客車正在進行最后組裝。此外,生產線上還停有為非洲、南美洲國家訂制的客車。
這家民營公司的副董事長晁莉紅說:“我們很自豪能為人們在世界各地的出行提供新選擇。國外客戶看中的,是宇通客車的駕乘舒適、穩定、安全、續航強、能耗低。”
截至目前,宇通公司已批量出口40多國近10萬輛客車,宇通客車不僅跑在寒冷的北歐北極圈,也行駛在高溫下的中東沙漠環境里。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下稱“中車株機”)也做著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是它出口軌道交通裝備。自1997年以來,公司已向51個國家和地區銷售了電力機車、地鐵、動車組、工程維護車等。
公司機車事業部劉清表示:“我們不僅僅銷售商品,還為客戶提供產品全壽命周期維保服務,就像汽車4S店一樣。”
記者了解到,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36年的一家鐵路機車修理工廠,它擁有的第一批機床設備是從英國購買的,而英國是火車和地鐵的發源地。“現在所有車輛都是用國產技術制造的,客戶認為它們可靠而高效。”劉清告訴記者。
位于長沙的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位于鄭州的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也給出了同樣答案。走進這兩家企業的總裝車間,會看到一臺臺四五層樓高、數十米長、幾百噸重的金屬“巨獸”聳立于此,龐大的刀盤還帶有威武霸氣的個性化設計“前臉”,它們是正在為外國客戶生產的用于開鑿公路和鐵路等隧道的盾構機。
直到1997年,中國才從德國購買了兩臺盾構機。在親眼看到它的威力后,中國工程師們開始研制自己的產品。2002年,“盾構機關鍵技術研究”正式列入國家863計劃。2008年,中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中國中鐵1號”下線。
經過多年實踐和改進,國產盾構機甚至在某些方面比西方同類機器更先進,同時也出現了只有中國才能造出的機型。
中鐵裝備掘進機院關鍵部件分院院長葉超說,中國有著最豐富的實際工程應用,我們可以得到大量反饋從而改進產品。“比如,中國的高速鐵路和地鐵,以及南水北調和青藏線等工程。”
中國盾構機已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正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倫卡區等地應用于地鐵項目建設,此前也助力巴黎地鐵、意大利高速鐵路等通行基礎設施的建設。
“我們不僅出口設備,更服務民生社會。”中鐵裝備國際事業部副總工程師蘇文揚說,在波蘭希維諾烏伊希切,百年來人們一直想在一個海島與陸地間建立直接聯系,這一目標直到近年中國的盾構機打出了一條海底隧道才得以實現,將兩岸民眾的出行時間從乘船40分鐘減少到坐車4分鐘。在格魯吉亞,中國盾構機打穿高加索山脈,建成公路隧道,徹底解決了區域內冬季交通中斷問題,使行車距離從35公里盤山公路縮短至12公里直線公路,行車時間也由1小時縮短至20分鐘。
“我們做的是民生工程,這也完全是市場的選擇。”中車株機負責企業文化建設的楊文娉說,中國中車把“連接世界,造福人類”看作企業使命,在海外開展“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購、本地化用工、本地化維保、本地化管理”。目前,中車株機擁有1200名海外員工。在墨西哥,公司就建設了本地化工廠,開發本地供應商100余家,培訓近300名技術人員,創造近1500個就業崗位,帶動了當地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的發展。
中車株機產品研發部工程師劉世杰說,隨著鐵路運輸節能環保趨勢的發展,公司設計了頗受客戶歡迎的新能源機車,并獲得了歐盟授權。
“科技創新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們不再需要去生產傳統的發動機和變速箱,而是直接用高效蓄電池進行驅動。中國的優勢是擁有完整的新能源生產鏈。”宇通公司晁莉紅說。
不僅是車輛和盾構機,還有船舶和飛行器。作為世界第一大造船國,中國向各國提供各式船舶。另外,中國制造的客機,比如ARJ21和C919,以及輕型運動飛機、無人機和研發推進中的“垂起平飛商務航空器”“多功能無人商用運輸機”等,也在助力改善世界航空出行的發展前景。
“從一輛汽車、一列機車都不能制造,到向世界提供先進交通裝備系統解決方案,中國制造不僅改變了中國民眾的生活,也將人類更緊密地連接起來。”楊文娉說。(記者 蘇曉洲 雙瑞 張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