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11時47分,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順利將風云三號F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成功實現第100次發射,也是繼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之后,我國第二型成功躋身“百發俱樂部”的運載火箭。
本領高強適應各種衛星發射需求
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總研制的三級常溫液體火箭,包括長征四號甲、乙、丙三型。其中,長征四號甲運載火箭在完成2次發射任務后光榮退役,改進研制的長征四號乙、丙在役,分別發射了48發和50發,是我國目前太陽同步軌道中、大型載荷的主力運載火箭。
“長征四號運載火箭的一百次,是八院首個系列火箭的第一百次。這是歷史的突破、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的起點。”八院院長孫剛說。
在100次發射任務中,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先后將風云、資源、遙感、實踐、試驗、高分、環境、海洋、陸探系列衛星,以及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等共計170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有力支撐了“氣象強國”“海洋強國”“雙碳戰略”及“一帶一路”建設,創造了“南南合作”的典范,助力實現全球首次月球背面著陸探測任務。
隨著技術不斷革新進步,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的本領越來越高強。從最初僅能承擔極軌氣象衛星發射,到現在可執行對地觀測、科學試驗和月球中繼通訊等多類型衛星發射;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串、并聯;從特定時段到全天時、全天候均可發射;從太原到酒泉再走入西昌,實現所有內陸衛星發射中心全適應全覆蓋;從單一太陽同步軌道任務,到目前可支持傾斜圓軌道、橢圓軌道、地月轉移軌道(LTO)、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等寬傾角范圍、多軌道類型發射,極大地適應各種衛星發射需求。
一箭多星發射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展史,是我國運載火箭技術創新史的一個縮影。自從1998年成功首飛,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的改進和革新從未止步,八院一代代“長四人”在技術新的道路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以舍我其誰的闖勁,刻下了我國運載火箭一次次技術飛躍的坐標。
1988年9月7日,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的首發箭——長征四號甲遙一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將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云一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創造了我國大型運載火箭首飛一次成功的紀錄,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與極地軌道衛星的國家。長征四號甲運載火箭新研的一級YF-21B發動機,成為當時我國推力最大的發動機,并作為“長征家族”的通用一級發動機延續至今。
長四乙火箭首創末級推進劑排放技術,主導制定了運載火箭軌道級空間碎片減緩國際標準,有效提升了我國在國際航天舞臺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實現國內首次實現一體化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把我國運載火箭的測試發射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面對我國首顆微波遙感衛星的“大體重”,長征四號丙首創常溫三級發動機二次起動技術,大幅提高了火箭性能。
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還實現了國內首次多星串聯發射,一箭多星發射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內首次實現柵格舵復用飛行,運載落區控制技術目前已推廣至重復使用火箭和其他火箭型號;首次完成末子級留軌應用平臺飛行驗證,為國產元器件和新技術試驗提供了低成本共享平臺。
35年來,開拓創新是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永恒的主旋律,每一項紀錄的背后,都彰顯了我國航天事業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邁出的堅實步伐。
據新華社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