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由匯豐集團與財聯社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投資者高峰會”上,多位專家圍繞大健康產業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會專家和資深人士紛紛表示,人工智能將助推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提升整個醫療行業水平,與此同時,人工智能與醫療健康的融合發展已步入快車道,著力于探索更多應用場景。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度和關注度逐漸上升,大健康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為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革,我特別看好‘AI(人工智能)+健康’。現在才剛剛開始,未來10年我們會看到更多驚喜。”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在會上表示。
中央網信辦等五部門在2020年發布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中提出,要在2023年率先在醫療健康等領域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工信部等十部門在2021年發布的《“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到,要加快智能醫療裝備發展。支持醫療裝備、醫療機構、電子信息、互聯網等跨領域、跨行業深度合作,鼓勵醫療裝備集成5G醫療行業模組,嵌入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推動醫療裝備智能化、精準化、網絡化發展。
展望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清池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彬認為,AI的加入會提升整個行業的醫療水平,而不是取代現有的醫療工作者。它的應用能夠提升整個行業的平均水平,從而把一部分的基層工作者從工作中解放出來,提升整個醫療行業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在政策與技術共振下,人工智能與醫療健康的融合步入了發展快車道,著力于探索更多應用場景。
在李開復看來,通過佩戴可穿戴設備,人們能夠每天24小時監測自己的心跳、血壓、血氧、血糖等指標。而人工智能可以借助每次檢測的數據對病例進行縱向的跟蹤分析,這對個人的醫療、診斷、預警等會有較大幫助。
此外,李開復還認為人工智能在生物制藥中也有著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人工智能可以在實驗室階段提升研究人員的工作效率,幫助他們實現小分子的發現。
工銀瑞信醫療保健研究團隊負責人、基金經理譚冬寒認為,人工智能與醫療的融合發展可能將經歷三個階段。在他看來,現在我們正經歷第一階段,即在現實的醫療場景中,AI已經廣泛應用于醫療影像等領域,它可以協助醫生進行醫療影像的分析。而在ChatGPT的框架中,分析的準確性將會進一步提高。第二階段是我們即將看到的階段,AI主要將在自我診療領域進行應用。AI機器人可能會代替一部分家庭醫生的工作,能夠更清晰地給病患提出一些建議,這是現在搜索引擎所做不到的。第三階段,是目前還存在一定想象空間的階段,即AI和制藥、藥物發現的結合。想要實現這一步,還需要未來技術的革新以及更多臨床數據模型對AI進行培養。
“如果AI能夠獲知一個分子結構和臨床結果之間是怎樣的對應關系,并能夠找到一些線索,這將有助于突破制藥領域瓶頸。”譚冬寒認為,人工智能助力實現生物制藥上的突破,就目前來看尚處在萌芽階段。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