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傳言滿天飛。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消息,7月14日,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世衛組織)和糧食及農業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最新發布了無糖甜味劑阿斯巴甜對健康影響的評估報告。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援引對人類致癌性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為可能對人類致癌之列,聯合專家委員會重申其每日允許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
這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首次對阿斯巴甜進行評估,也是聯合專家委員會對其開展的第三次評估。
每日攝入量需控制在每公斤體重40毫克內
阿斯巴甜是一種廣泛應用于食物和飲料的甜味劑。無糖可樂、口香糖都少不了它。
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范志紅介紹,阿斯巴甜是兩種氨基酸,即L-苯丙氨酸與L-天冬氨酸,催化制成的一個二肽,并含有一個甲酯。它的甜度大約是蔗糖的200倍,所以用于增甜時的實際用量要比蔗糖少很多。而白砂糖、冰糖、綿白糖、紅糖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
范志紅介紹,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對各種物質的安全相關研究進行了梳理,按照與癌癥風險的聯系,做了致癌可能性的分級。其中1類是“確定的人類致癌物”;2類包括2A類(對人類很可能致癌)和2B類(對人類可能致癌);如果被列入3類,那就是目前的證據還沒有提示它有致癌作用。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根據人類癌癥(特別是肝細胞癌)方面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類為對人類可能致癌(2B類)。
被列入可能致癌物的名單,并不一定等于“吃了就要得癌癥”。做這些分類,是為了警示人們,在職業防護和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控制,乃至避免接觸那些可能增加癌癥風險的物質。
范志紅坦言,實際上,很多種食物中含有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所列出的1類致癌物,或者食物本身就被列入1類或2類致癌物,但各國也不會禁止銷售,很多公眾還是會食用的。
她舉例,如酒精飲料中的酒精被列入1類致癌物,但酒、酒心巧克力、朗姆酒蛋糕、酒釀甜食、糟魚、糟蛋之類含酒精的食物,仍然備受喜愛。比如亞硝胺類物質也是確定的致癌物,但海米、干貝、蝦皮、魚干之類,天然就會帶著點亞硝胺類物質。再比如,燒烤食物、油炸食品中的苯并芘之類多環芳烴物質也是確定的致癌物。但人們對烤串的熱情絲毫不減。
聯合專家委員會得出結論,所評估的數據表明沒有充分理由改變以往確定的阿斯巴甜每公斤體重0至40毫克這一每日允許攝入量。
因此,聯合專家委員會重申,人們可在這個每日限量內放心食用阿斯巴甜。例如,假設沒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攝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減肥軟飲料,一位體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飲用9至14罐以上才會超過每日允許攝入量。
科學界對甜味劑是否健康一直有爭議
阿斯巴甜只是合成甜味劑中的一種。其他常用合成甜味劑還包括三氯蔗糖、甜蜜素、安賽蜜等。此外,人們最熟悉的是糖醇類甜味劑,包括幾十種糖醇,如木糖醇、麥芽糖醇、赤蘚糖醇等,它們是天然存在的甜味物質,通過發酵或氫化的方式來大量生產。
關于甜味劑是否會損害健康的爭議從未停止。曾經宣傳健康安全的“代糖寵兒”赤蘚糖醇在幾個月之前就爆出新聞,《自然·醫學》雜志刊登的研究結果發現,大量攝入赤蘚糖醇會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每天攝入30克的量就會產生不良效果,而這個量和一瓶甜飲料所需要的增甜數量是基本相當的。
不久前,世衛組織也發布了有關甜味劑的報告,提醒大家喝無糖甜飲料、使用各種甜味劑,對預防各種慢性疾病是沒有什么益處的。
但范志紅也表示,因為研究的證據力還不夠強,結果也不完全一致,因此世衛組織和各國食品添加劑管理機構至今還沒有對它們做出禁用建議。
◎本報記者 崔 爽 付麗麗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