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河北、廣東、上海等地接連出臺多項政策支持地方生物制造產業發展,為我國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升級注入強心針。
生物制造是生物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利用生物體機能進行物質加工與合成的綠色生產方式,推動化工、醫藥、材料、輕工等工業產品制造與生物技術深度融合,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模式轉型。
和過去依賴石油化工來源、動植物基來源的傳統生產制造方式截然不同,生物制造帶來了“效率革命”和“綠色革命”。傳統制造業主要通過石化基材料、動植物提取等實現生產,需要消耗大量土地、水和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資源,且因動植物需要養殖、種植,所以產品生產周期往往較長、成本較高,并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碳排和污染。
生物制造則以細胞工廠、微生物菌種進行物質加工生產,以可再生生物資源為原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縮減產品生產周期,實現大幅降本增效,擺脫對石油資源依賴,降低能耗,大幅減少二氧化碳、廢水等污染物排放,具有高效、綠色、可持續的優勢特性。
也正因如此,生物制造擁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及發展潛能。有數據顯示,未來十年間35%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產品將被生物制造產品替代。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估測,到 2030 年,生物制造技術每年將可降低10億至25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也有專家指出,生物制造有望在本世紀末占據全球制造業1/3以上的產能,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數字經濟之后的第四次產業浪潮。
中國生物制造機會的“兩手抓”
基于“生物制造”在“效率”及“綠色”等方面的戰略意義,近年全球各國紛紛布局生物制造領域。2022年我國出臺《“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生物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對于我國生物制造產業的發展走勢,有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生物技術發展迅速,同時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在生物制造領域掌握先機,要想進一步發展生物制造產業,就要從關鍵核心技術及生產制造能力兩手抓起。
關鍵核心技術是所有產業發展的底層根基。而生物制造產業的核心技術即合成生物技術。
合成生物技術是在基因組學和系統生物學的基礎上,融會工程科學原理,綜合利用分子生物學、化學、物理、數學、信息學和工程學的知識和技術,對生命系統進行重新編程改造或從頭設計合成,創建新的生命體系,被喻為生命科學的第三次革命、認識生命的新鑰匙和改變未來的顛覆性技術,是新一代生物技術的基石。合成生物技術也是實現綠色制造和雙碳目標的底層支撐。
在合成生物學的基礎上,研發人員可以創建全新的細胞工廠,獲得和生產更多的物質及生物材料,比如膠原蛋白、紅景天苷、青蒿素、可降解塑料等等,這些物質和材料可以應用在人類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醫用等各個領域及場景之中。
隨著合成生物學等新技術進一步與生物制造產業滲透融合,將成為生物科技領域基礎研究轉化為實際社會經濟效益的關鍵科學技術,為生物制造行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除了核心技術之外,制造業作為一個復雜多元化的產業鏈條,還涵蓋生產、人力、供應鏈等多個環節及要素。而要想實現真正的生物制造,將底層核心技術更好的轉化為經濟效益,就需要具備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特別是在如今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具備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現代化生產制造能力也是掌握生物制造優勢的關鍵要點。
打造生物智造標桿企業
在生物制造發展機遇下,作為生物制造產業的主體力量,部分國內具備生產制造能力的生物科技企業已經開始全面布局現代化的生物制造產業。國內的生物科技企業華熙生物就是其中之一。
一方面,在合成生物技術端,華熙生物自2018年就開始進行布局,2022年將合成生物上升至公司戰略層面。不僅組建了專業的合成生物研發團隊,還建設了合成生物研發平臺,建成了合成生物技術國際創新產業基地。此外,華熙生物還與多家科研院校就合成生物領域開展創新合作?;诤铣缮锛夹g,華熙生物圍繞功能糖、氨基酸、蛋白質、多肽、核苷酸和天然活性化合物六大類物質全面布局生物活性物質產業體系,已經開展了多種生物活性物的研究項目,在透明質酸酶、硫酸軟骨素、肝素、膠原蛋白等產品上取得一定進展。
另一方面,在制造端,華熙生物不僅打造了中試轉化平臺,能夠快速實現合成生物研發的各種物質的產業轉化,且其按照工業4.0標準,實現生產過程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打造“黑燈工廠”,實現數字化的供應鏈,為生物智造提供保障。
當前,我國生物制造產業已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在“合成生物技術+數字化供應鏈”的雙重加持下,華熙生物正打造中國“生物智造”標桿企業,以先進的生物制造能力,推動中國生物制造產業的發展進階。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