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日前聯合召開的金融機構座談會提出,要積極服務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加快房地產金融供給側改革,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三大工程”有望獲得更多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相關支持“三大工程”建設舉措已箭在弦上。專家表示,“三大工程”建設市場空間龐大,需要有龐大的中長期資金體量支撐。這意味著,推動主要金融機構緊緊圍繞“三大工程”建設加大中長期資金支持力度將會變得非常迫切。為提升主要金融機構支持“三大工程”建設的動力,預計金融部門會出臺系列鼓勵性舉措。
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三大工程”建設在今年多次重要會議中屢次被提及。專家認為,“三大工程”建設是落實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抓手,也是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長效機制和重要切入點。10月以來,住建部已赴多地調研“三大工程”建設推進情況。
對于金融支持“三大工程”建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近日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體系,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看來,房地產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提法需要引起高度關注,意味著相關部門將圍繞“三大工程”建設推動金融結構進一步優化,聚焦金融機構、資金供給與政策配套等方面。
“房地產金融供給側改革是圍繞房地產市場新的發展模式和重點方向來進行的新探索。目前,保障房建設、城中村改造是住房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關乎城市化進程,也是廣義房地產市場的重要一環,共同構成房地產產業發展的重點。這些方面都需要金融的支持。如何構建對這些領域的有效支持,成為房地產金融供給側改革新的重點。”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
金融機構將發揮重要作用
業內人士表示,“三大工程”是關乎民生的大工程,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金融機構將發揮重要作用。
任濤認為,“三大工程”的公益屬性較強,政策性成分較為濃厚,意味著政策性、開發性銀行以及全國性銀行將在推進“三大工程”建設過程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地方政府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主動作為、勇于擔當。
“資金供給方面,‘三大工程’建設市場空間龐大,需要有大量的中長期資金支撐。這意味著,推動主要金融機構圍繞‘三大工程’建設加大中長期資金支持力度將會變得非常迫切。”任濤表示。
曾剛認為,“三大工程”建設相關項目往往期限較長、收益不太高,需要多種類型金融機構配合。有些領域需要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保本微利、政府信用、資金期限長的優勢,為整個市場先導性的發展和開發提供基礎性支持,以此為基礎撬動商業性金融機構介入,更好地服務于房地產新發展模式的融資需要。
任濤說,“三大工程”建設對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有較大需求,政策性、開發性銀行具有資金成本、資金體量優勢,兼具政策屬性,比較契合“三大工程”的公益屬性,應在“三大工程”建設過程中發揮“頭雁作用”。例如,單列“三大工程”建設信貸額度和專項借款額度、發行以“三大工程”建設為主題的金融債券等。商業銀行的市場化特征相對突出,應堅持在保本微利的基礎上,加大對“三大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提高中長期貸款占比,與政策性、開發性銀行一起形成支持“三大工程”建設的中長期資金體系,撬動社會資本進入。
近期,多家銀行已圍繞“三大工程”建設作出表態或出臺落地舉措。國家開發銀行表示,將服務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有序推進服務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農業銀行表示,靠前對接做好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金融服務,助力實體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多措并舉穩定房地產市場
“政策配套方面,為提升主要金融機構支持‘三大工程’建設的動力,預計金融部門將出臺系列鼓勵性舉措,如以再貸款、抵押補充貸款(PSL)、專項借款等形式提供低成本中長期資金支持,輔之以適度降準、降息等舉措。此外,財政部門和地方政府亦有可能通過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形式給予支持。”任濤說。
業內人士透露,支持更多房地產企業融資的“三支箭”政策組合的力度也有望加大。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預計,各大金融機構可能會推出新的重磅政策,參與的金融機構數量會增多、銀行投放的力度會增大,金融支持的覆蓋面將進一步增大。
“‘三支箭’政策組合與‘三大工程’建設共同構成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內核,是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兩大主線。前者總體秉持房住不炒的總體原則,以更好地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商品屬性更濃厚,更關注房地產行業的市場屬性;后者更關注房地產行業的保障屬性,公益屬性更強,聚焦并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等群體住房困難問題。”任濤說。
在任濤看來,“三支箭”政策組合旨在增強房地產行業的信心,化解地產行業風險。“三大工程”建設有助于加快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問題,二者的協同推進,有助于在防范化解地產行業風險的同時,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本報記者 薛瑾)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