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最新數據顯示,3月份,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8.7萬輛和269.4萬輛,環比分別增長78.4%和70.2%,同比分別增長4%和9.9%。2024年一季度,汽車產銷累計完成660.6萬輛和67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4%和10.6%,實現一季度“開門紅”,創2019年以來新高。
展望二季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汽車“以舊換新”等政策細化落實,將進一步激發汽車消費潛能,穩定行業預期,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國產乘用車銷售占近六成
今年以來,國內汽車產銷整體呈現較快增長,乘用車和商用車均有良好表現。新能源汽車延續快速增長勢頭,市場占有率穩定在30%。整車出口依然保持較高水平,為拉動行業增長繼續發揮積極作用。中國品牌持續向上,市場份額保持高位。
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乘用車與商用車產銷均呈增長趨勢。數據顯示,一季度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560.9萬輛和56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6%和10.7%。其中,國內銷量為457.7萬輛,同比增長6.2%。
在乘用車產銷量突破500萬輛的同時,商用車銷量也跨過百萬輛大關。今年一季度商用車產銷量分別為99.7萬輛和103.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1%和10.1%。其中,國內銷量為81.9萬輛,同比增長6.3%。
乘用車銷量大漲的背后,中國品牌貢獻突出。今年一季度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339.2萬輛,同比增長26.4%,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9.6%,市場份額達59.6%,同比增長7.4個百分點。
對此,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近兩年中國品牌市占率持續提升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品牌對消費者需求的理解以及自身產品力的提升,而合資車企在這方面反應速度較慢。但這并不意味著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沒有發展空間。許海東強調,合資車企并未放棄中國市場,他們也在積極布局中國,例如將研發團隊放到中國,更快適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充分發揮中國供應鏈的作用等。
與此同時,汽車出口也成為一季度車市增長的有力支撐。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汽車出口量為132.4萬輛,同比增長33.2%。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111萬輛,同比增長34.3%;商用車出口21.4萬輛,同比增長27.5%。
“目前整車出口依然保持較高水平,延續去年良好態勢,為拉動行業增長繼續發揮積極作用。目前中國汽車已遍布全球并在多個市場擁有良好表現。”許海東表示,春節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加快,制造業景氣面明顯擴大、重返擴張區間,市場預期繼續向好,并因此持續帶動一季度汽車行業經濟運行起步平穩,實現良好開局。
“價格戰”拉低利潤率
在一季度車市迎來“開門紅”的同時,國內車市“價格戰”也愈演愈烈。春節過后,比亞迪“掀桌”降價沖擊市場,引得眾多車企陸續跟進,加之小米汽車強勢跨界而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今年3月份便有超20個品牌通過不同方式拉低購車門檻。車企競相殺價,汽車行業的利潤率也逐步走低。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汽車行業利潤率為4.3%,而整體工業企業利潤率為4.7%,汽車行業仍然偏低。
“目前車市產銷表現良好,但車企的感受卻并不好。”在陳士華看來,市場價格競爭激烈,產業發展不能僅關注銷量增長,更要關注質量提升。目前部分車企過度壓低價格,導致行業整體價格下移。
陳士華認為,如果車企將價格作為最重要的競爭手段,行業將很難健康發展。汽車行業應通過產品質量、性能、技術提升競爭,不能以簡單壓低價格來競爭。
展望未來,中汽協分析認為,汽車行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在穩增長、穩就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持續鞏固拓展汽車行業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保障行業在2023年高增速基礎上繼續平穩增長意義重大。
談及當下國內市場內需不足問題的問題,中汽協建議,希望國家層面繼續給予汽車行業較好的政策促進環境,包括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措施盡早細化落實,進一步激發汽車消費潛能、穩定行業預期,助力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 龔夢澤)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