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回應林草碳匯熱點
當前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隨著全國碳市場交易即將邁出新的步伐,林草碳匯作為碳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廣受市場關注。
森林草原與碳匯有何關聯?當前林草碳匯市場交易情況怎樣?如何鞏固和提升林草碳匯能力,推動實現“雙碳”目標?圍繞這些社會熱點,記者4日采訪了業內專家。
保護好森林草原可以有效發揮碳匯功能
用海綿吸水與擠出水的類比,中國林科院、林草碳匯研究院院長儲富祥生動解釋了森林碳匯的形成機制。
他說,碳匯是從空氣中吸收并且固定二氧化碳的過程。就像海綿吸水一樣,森林可以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固定在植物體或土壤中,這就是森林碳匯。
他同時表示,如同蓄了水的海綿一擠又會流出水,森林一旦遇到火災和病蟲害、被人為破壞或者因為衰老而死亡,又會將儲存的碳釋放回空氣中,這就形成了碳源。“森林碳匯與碳源是一個相對的過程,只有當一段時間內森林吸收固定的碳多于排放的碳,我們才說森林發揮著碳匯功能,反之就是碳源。”
與森林類似,草原和濕地也有碳匯功能。不同的是,樹木往往比較高大,存活時間久,森林植物中儲存的碳就比較多。而草原和濕地中常常是“一歲一枯榮”的草本植物,吸收儲存下來的碳大部分留在地下的根系和土壤中。如果草原被過度放牧、濕地被人為破壞,也會釋放碳成為碳源。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家順認為,林草碳匯是利用自然生態系統進行的一種碳清除。發展林草碳匯對實現“雙碳”目標發揮著重要作用。
“由此可見,要鞏固和提升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就要做好生態系統保護,充分利用好自然條件、結合人工的技術手段,來提升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的質量使其保持健康和活力,從而吸收和儲存更多的碳。”儲富祥說。
林草碳匯交易需滿足合格條件
當前,全球各國都在努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或者清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正因為林草碳匯是碳清除的有效手段,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就有了市場價值。
“不是所有的森林都可以開發成碳匯進行交易,碳匯交易需要滿足嚴格的前置條件。”林草碳匯研究院副院長肖文發解釋說,可交易碳匯一項最基本的原則是,通過采取人為措施,如造林和再造林,并且付出了克服不利環境、技術或資金短缺等額外的努力。換句話說,那些不需要人為努力,在自然條件下就可以形成的碳匯,是不可以交易的,稱為“公益性碳匯”。
此外,碳匯交易需要通過開發碳匯項目的形式來實現。即按照碳匯項目方法學的規定和條件核算出碳匯量,再經過相關機構嚴格審定與核查,確認項目產生的碳匯量具備真實性、唯一性和額外性,由指定機構簽發后才可能進行交易。其中,唯一性是每個碳匯項目只允許申報一種減排機制,額外性重點強調要通過人為努力新增加碳匯量。
肖文發說,從國際和國內碳市場總體來看,現階段真正符合碳匯項目開發條件并進入市場交易的高質量碳匯并不多,碳匯項目質量良莠不齊,交易價格呈現多元化。“國際上對一些碳市場的碳匯交易和碳抵消機制還有諸多爭議,當前形勢下碳匯交易的風險與機遇并存。”他說。
多措并舉鞏固和提升林草碳匯能力
隨著“雙碳”目標深入推進,鞏固和提升林草碳匯能力越發重要。專家認為,要按照全面固碳、重點增匯的要求,深入實施林草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多措并舉推動林草碳匯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通過科學綠化,擴大生態系統碳匯增量。通過精準提升森林質量,推進退化草原和濕地修復,培育穩定、健康、優質、高效的林草生態系統,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并加強林草資源保護管理,鞏固已有的固碳成果。
劉家順說,要努力推動新造林與增匯同步謀劃、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將造林增匯任務落地上圖入庫,吸引碳匯用戶提前布局,投資支持造林增匯。
二是實施林草產品利用促匯行動。加大林草產品合理利用實現固碳增匯,如推動使用木竹材料替代傳統高耗能材料,實現替代節能減排;加強林草產品的加工和回收利用,在防止林草植被老化成為碳源的同時,能夠有效延長木產品儲碳時間并減少分解釋放。
三是優化碳匯項目開發環境。拓展多種碳抵消機制和碳中和應用場景,引導個人、企業等購買碳匯實現自身的碳抵消和碳中和。加強現代技術手段在碳匯項目設計、審定、核算、核證等環節的應用,提高碳匯產品的開發效率和公信力。
“但同時也應規范林草碳匯產品的開發,嚴格審定核證,加強行業監督,防止蓄意炒作從而傷害經營主體利益,打擊到社會公眾參與碳匯項目交易的積極性。”劉家順表示。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新華社記者 胡璐)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