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17日刊登題為《IMF“深切擔憂”人工智能導致不平等現象加劇》的文章,作者是瓦倫丁娜·羅梅伊。文章摘編如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隨著社會向生成式人工智能邁進,它對大規模勞動力市場動蕩和不平等現象加劇等問題感到“深切擔憂”。該組織敦促各國政府采取更多措施來保護自身經濟。
IMF在周一發布的報告中表示,各國應該采取如改善失業保險之類的行動。它還警告稱,與以往的顛覆性技術不同,人工智能可能導致高技能職業的崗位流失。
盡管IMF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促進生產率增長和推進公共服務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但它告誡說,該技術也“引發對大規模勞動力市場動蕩和不平等現象不斷加劇的深切擔憂”。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計算機利用生成式模型來自動生成文本或圖像的能力。隨著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在2022年底推出ChatGPT,這項技術引起廣泛關注。盡管到目前為止,許多企業在采用該技術方面動作遲緩,但這項技術引發的人工智能熱潮推動全球科技股反彈。
監管人工智能已成為一個令人關切的問題。歐盟已達成一項史無前例的人工智能法案,旨在應對這項快速發展的技術所帶來的風險,并有可能徹底禁止給歐盟公民的安全、生計和權利帶來不可接受風險的人工智能應用。
IMF表示,有關教育和培訓的政策需要適應新現實,以幫助工人為未來快速變化的就業市場做好準備,并更加注重提供終身學習。報告稱,基于行業的培訓、學徒制和技能再培訓計劃可以在幫助工人轉型以適應新工作和新行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報告合著者之一、IMF財政事務部副主任埃拉·達卜拉-諾里斯表示:“我們希望人們能夠更廣泛地受益于這項技術所蘊含的潛力,我們還希望確保以人為本創造機會。”
她補充說,對面臨失業率更高、失業時間更長的前景的工人來說,“轉型可能是痛苦的”,因為“較年長的工人可能不具備人工智能時代所需的技能,而獲得這些新技能可能需要比過去更長的時間”。
目前有人提議對人工智能征收特別稅,將其作為增加財政收入以彌補人工智能負面影響的解決方案。但IMF建議不要對人工智能征收特別稅,因為這可能會阻礙生產率增長。相反,IMF建議提高近幾十年來有所下降的資本利得稅和利潤稅,并提高企業所得稅,以幫助抵消日益加劇的貧富不均。
以往的自動化浪潮(如機器人技術的推廣)主要取代藍領和掌握較低技能的工人,而掌握較高技能的工人和白領被視為最容易受到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IMF警告說,人工智能技術也可以應用于更具智能的機器人,或將導致藍領工作崗位的進一步自動化。這可能會加劇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
隨著資本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公司手里,“在日益集中和贏家通吃的市場上”,生成式人工智能還可能導致占據霸主地位的公司享有的市場力量進一步上升。
IMF在今年1月份預測,人工智能將影響全球近40%的工作崗位,它將取代其中一些工作崗位,并與另一些工作崗位形成互補。這與高盛公司在2023年發布的報告相呼應。該報告估計,人工智能可能取代相當于3億個全職崗位的就業機會,同時創造其他工作崗位并提高生產率。
IMF表示,考慮到人工智能未來的不確定性,各國政府應保持“敏捷”姿態,針對“高度顛覆性的情景”做好準備。達卜拉-諾里斯表示,由于人工智能的觸角遍及全球,“各國攜手合作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編譯/楊雪蕾)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