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丁雅梔】“歐洲議會批準了影響深遠的氣候保護法規”,德新社18日報道稱,歐洲議會當天在法國斯特拉斯堡以多數票通過了3項主要氣候法案:碳排放交易體系改革(ETS)、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又稱“碳關稅”)、價值高達867億歐元的社會氣候基金法(SCF)。
報道稱,歐洲議會投票表決的3個法規被認為是歐盟委員會于2021年夏季提出的應對氣候變化的“適應55”一攬子計劃的核心,旨在幫助歐盟到2030年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55%,并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
德新社援引德國自民黨氣候政策發言人的話表示,“這是歐洲氣候保護的好日子”。在通過的3項法案中,碳邊界調節機制意味著全球首個“碳進口稅”,備受關注。據《華爾街日報》報道,CBAM是歐盟碳市場全面改革的一部分,旨在減少排放,它適用于鋼鐵、水泥和鋁、化肥、電力和氫氣等產品。通俗來說,CBAM意味著非歐盟生產商未來想在歐盟銷售商品,它們必須為二氧化碳排放付費。該計劃將在2026年至2034年分階段實施。
對于碳關稅的實施,歐洲內部很有爭議。據德國《世界報》19日報道,CBAM對于一些人來說,是環境友好型貿易的開始,但也有其他人擔心歐盟最新舉措可能會推高數千種產品的價格。業界警告稱,某些產品可能會變得更加昂貴。法國鋁業工會主席西里爾·穆尼耶表示:“碳關稅會提高歐洲金屬消費的價格?!彼A計,如果鋁價上漲,汽車價格也可能上漲,給消費者帶來問題。
有外媒報道稱,一些經濟學家擔心歐洲的新措施可能會導致貿易戰。因此,歐盟經濟專員保羅·真蒂洛尼一直強調,碳關稅是“一種環境政策工具,并非關稅”。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CBAM已經引發美國的擔憂,出口商擔心該計劃意味著繁雜的出口流程。來自印度等國家的官員也對此提出了批評。標準普爾全球的分析表明,在碳邊界調節機制下,出口鋼鐵的中低收入國家,南非、巴西和土耳其等,面臨的成本增加最高。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2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碳關稅的執行不僅對直接被納入征收范圍的行業有影響,與此相關的產業鏈都將產生連鎖反應。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