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剛剛過去的2021年,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彰顯了巨大的發展活力和韌性,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經濟發展的背后,數字經濟帶來的新機功不可沒。2022年開年,數字經濟依然是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國家頂層規劃和最高層的共同表態,更充分彰顯數字經濟的重要性。
而無論是數字經濟的落地還是金融數字化轉型,基礎設施務必先行。
百融云創運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科技手段助力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以服務企業核心業務為出發點,為企業搭建數字化平臺,豐富數字化生態圈;支持地方“三農”特色產業發展,下沉服務觸及更廣大用戶,與其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充分發揮著數字經濟的重要力量。
正如百融云創CEO張韶峰所言:淘金是一門好生意,賣水給淘金者也是一門好生意。做一家專注科技賦能金融,賣水給淘金者的“水”龍頭企業,才是百融云創的長期價值。
堅守科技賦能之路 助力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
當前,全球新一輪的科技變革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影響著經濟社會的格局,科技與金融的融合不斷加快,正在對銀行的商業模式、服務模式和運營模式帶來顛覆性變革。
“科技和銀行業務、運營等組織架構的深度融合已成必然。”一位銀行從業者坦言,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不僅要貫徹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貫徹金融供給側改革及各項監管要求,更加迫在眉睫的是,需解決現有文化機制不協調、跨部門跨條線協同機制欠缺、創新技術人才不足、數據質量和數據治理落后等綜合問題。“盡管轉型意愿強烈,但數字化建設進程依然總體較為緩慢,因此我們希望能通過與金融科技公司加強合作,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條件的數字化轉型道路。”
自2014年成立以來,百融云創專注于使用AI算法提高金融行業的效率,基于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研發優勢和對金融業務的深刻理解,并于2018年成立了行業首家人工智能金融實驗室,用于開展新式算法與應用研究,通過“數據+算力+算法+場景”的疊加效應,在計算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各技術領域中深入實踐。如今,該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智能語音外呼機器人、自動機器學習平臺、人臉識別等創新技術落地應用在不同場景,極大提升了金融精準服務能力。
此外,在云計算領域,百融云創依托自主研發的SaaS云原生平臺提供精準營銷、存量用戶運營、保險承保等全業務流程服務,能夠有效減少金融機構系統開發成本,建立更敏捷、更完善的基礎架構,促進行業整體數字化水平的升級。
據了解,截至目前,百融云創累計投入超10億元進行技術研發,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提供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支撐。
搶抓數字化新機遇 推動產融有效結合
數字經濟對傳統經濟帶來的沖擊,幾乎覆蓋了各行各業。今年年初,中國發布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隨即,工信部長肖亞慶發文指出:對制造業發展而言,數字化轉型已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
如果不能真正認識到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并盡快作出調整,那么哪怕企業現在還處于行業領先的位置,也依然可能會被淘汰出局。基于此,百融云創攜手金融機構、核心企業等積極探索。
“率先完成數字化、線上化轉型的機構和企業將會在下一個十年迎來更大的機遇。”張韶峰表示。如今,百融云創憑借著數字化金融平臺的構建,助力傳統金融業務數字化轉型,為上下游產業鏈客戶提供全業態的線上金融服務,為央企構建起了“入口+平臺+生態”的金融科技業務發展藍圖,成為其數字化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智促進鄉村振興 破解農村金融痛點
農村農民對多元化、多層次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現有的金融供給難以滿足其實際需要,加之鄉村地區獨特的地緣因素使得金融資源難以深入,使得農村金融發展困難重重。
促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秉承“一切皆可數智化”的堅持,除了籌措幫扶資金,百融云創依托自身技術平臺的優勢,為破解“金融下鄉難”的問題,打造出了通過語音識別、語音理解技術的智能語音外呼解決方案。
運用該方案,百融云創與某大型國有銀行達成合作,突破了金融服務地理、物理空間限制的難題,利用技術優勢有效解決當地農村發放社保卡、村民口音重的問題,大大降低銀行服務農民的人力成本,提升了金融服務鄉村的效率。
張韶峰表示,未來,百融云創還將緊握數字經濟時代機遇,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之中,為數字經濟發展打造可靠的金融基礎設施,推動數字經濟市場蓬勃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