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以“氣候變化與人道行動”為主題的第三屆東吳國際人道論壇在江蘇蘇州舉行。
此次論壇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會見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秉持“人道主義是能夠凝聚不同文明的最大共識”理念,圍繞全球治理和人道主義問題治理,與其他國家紅會深化合作,共同探尋人類社會面臨的諸多挑戰的解決之道,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以及國際人道主義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出席論壇并作主旨演講,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可主持論壇開幕式。
陳竺指出,今年恰逢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也是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發軔160周年。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與自然的共生問題逐漸顯現,全球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最為重大的非傳統安全問題之一,也是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必須應對的嚴峻挑戰,需要以更加科學、系統的思維,把握氣候變化的內生機理,提升洞察、干預和防備能力。要大力開展人道傳播,提升全球公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廣泛開展人道資源動員,提升備災救災實力;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人道救援和人道物流等應急體系的現代化;廣泛開展人道交流合作,加強國際人道防災救災的網絡建設;共建共享人道教育,著力提升人道工作專業能力。
陳竺強調,中國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和人道救援行動的堅定支持者。為應對氣候變化,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中國紅十字會大力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全國紅十字系統各類專業救援隊已超過1000支,注冊隊員達到10萬人。中國紅十字會將全國劃分為6個應急救援協作區,建成800余個紅十字備災救災中心,初步形成體系完整、運轉協調、應對高效的紅十字應急救援體系。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各級紅十字組織開展“博愛家園項目”(綜合性社區韌性建設項目)“社會應急力量保障和支持項目”“安全飲水與衛生健康項目”等防災減災項目。中國紅十字會還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建立了遍及全國的災害指揮系統,開發“博愛通”捐贈系統,有效提高了人道救援救助能力。作為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重要成員,中國紅十字會愿意攜手更多的人道伙伴,為應對包括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和挑戰作出應有的貢獻。
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趙巖,外交部國際司公使蔣端,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副主任張學權,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亞太區域辦公室主任亞歷山大·馬修,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中國事務個人特使、東亞地區代表處主任史德林,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季晶,蘇州大學校長張曉宏等在開幕式上致辭。
論壇圍繞“災害與響應”“實踐與愿景”“人道行動中的氣候及環境倫理”“氣候變化與預見性行動”“氣候變化影響下的移民和社區”等5個主題進行專題探討。來自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中國水利學會城市水利專委會、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整合心理專委會、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亞太區域辦公室、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聯合國難民署、牛津大學社會正義研究所和阿富汗紅新月會、肯尼亞紅十字會資產委員會、加拿大紅十字會、蒙古國紅十字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紅十字國際學院、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澎湃新聞的中外專家學者分別作主題演講,分享氣候變化引發人道危機的應對經驗,共商應對氣候變化之策、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
本次論壇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蘇州大學主辦,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紅十字國際學院承辦,江蘇省紅十字會、蘇州市紅十字會協辦,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支持。東吳國際人道論壇是中國紅十字會為加強紅十字國際人道交流合作、推動共建共享人道教育體系、促進新時代紅十字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搭建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王平作論壇總結。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孫碩鵬主持論壇活動有關環節。來自中聯部、外交部、應急管理部等部門代表,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聯合國難民署、聯合國兒基會等國際組織代表,阿富汗、埃塞俄比亞、吉爾吉斯斯坦、肯尼亞、尼泊爾、伊拉克、塔吉克斯坦、泰國、孟加拉國、加拿大、柬埔寨、哈薩克斯坦、蒙古國、俄羅斯、斯里蘭卡等15個國家紅會代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江蘇省紅十字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蘇州市紅十字會代表,江蘇省、蘇州市等政府部門代表,以及學術界、新聞媒體和企業代表等各方嘉賓出席論壇并進行研討交流。紅十字國際學院人道事務高級研修班學員參加論壇。論壇期間,與會人員還參觀了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紅十字國際學院和蘇州工業園區展示中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