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過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并結合我們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進行分析,對中國經濟發展軌跡做了一個概括性比較。總體認為,中國經濟連續多年的快速發展,難能可貴,但謀劃未來要講究科學推進。
中國一段時期以來的高速發展,如果連續多年超過5%,那么這個周期能持續多長?中國的發展從二戰以后的1946年開始,進入1981年,中國經濟增長開始連續超過5%,這期間當然有的年份不止超過5%,到現在為止有34年超過5%的增長。再橫向比較,日本是25年,終點是七十年代。新加坡29年,其他的國家都在二十幾年這個發展階段。在大的經濟體當中,中國所持續的時間,是歷史沒有的。
所以厲以寧院長說道,這個新常態經濟降速是由經濟規律決定。再從增長值來說,這次達沃斯說,現在的7%比原先的10%都高。去年的增量歷史上幾乎是最高的,所以關于新常態,粗看起來讓人有點悲觀,好日子好像過去了,實際上經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
按照美元匯率,中國的GDP有一組數據。主要體現在1990年、2002年和2014年。1990年的時候,按照美元計算的中國的GDP是美國的13%,中國就是13厘米的一棵小苗,到2002年日本長高了一點,中國仍然還不到1米呢,到了2014年,日本1.5米,中國是3.34米。1990年的時候,日本相當于一個1米的小孩看一個13厘米的嬰兒,到2014年相當于一個1米多的小孩看到姚明,只不過位置對換了,中國成為高個子了。所以新常態應該看到中國的發展積累了優勢。
有關國際競爭力的評價,有三個指數。第一個就是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很有名啊,中國2001年-2013年的名次一直是三十左右,和中國的GDP世界第二不大符合。第二個就是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這個很有名,多年來對世界競爭力做排名,300多項指標,我列舉的是2000年開始的競爭力。當時中國大陸沒有讓人覺得特別高興的排名,這與創新不足有關。
還有一個指數是全球創新指數,中國排名第一是效率指數,但是整體來說34位,創新指數還是差在這兒,中國香港排名第八,新加坡排第三。這三個指數都對創新提出了要求,相比之下,我們的創新很不足。
除了指數分析,再就是世界企業500強的企業演進。2013年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有95家企業,美國曾經有200來個企業,第二個就是日本,日本有超過150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而中國呢,從剛開始的十來個企業,到現在百十來個企業。
另外一個就是專利技術的申請,這就是PCT專利申請,通過PCT申請國際專利,可以加快申請速度。據統計,美國現在每年將近6萬了,破紀錄了,日本有4萬多,據此判斷,這兩個國家之所以發展快,創新是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中國經濟發展,從區域上分析,也呈現不同的特點。
通過對各省經濟發展的數據比較,PCT專利貢獻最大的是廣東。
2013年以來,世界申請專利按企業來算:松下第一、中興第二、第三華為。中國兩家企業居前三名,而且2007年開始,第一名就被這三個企業輪流壟斷了,華為曾經得過第一,中興得過第一,松下也得過第一。為什么廣東研發這么厲害,他們好幾千項。
再值得比較的就是高校所體現出來的實力。在中國北大和清華無疑是代表。在美國,加州很厲害,加利福尼亞大學排第一。北大在2012年進入前十,清華是第17名,但是2013年這兩個學校都后退了一點。
我們在國內做專利申請很投入,每年中國的專利局接受的申請最多,從專利申請的總數中看,異軍突起的就是江蘇。在前些年,廣東表現特別突出。山東作為江蘇的鄰省,也應有所作為。山東最后一年是第四,山東的特點是比較穩重。在發明專利上,山東按照總量是第五,發明專利的申請也是第五。
我之所以拿專利說事,因為我有一個基本的看法,那就是咱們的經濟發展總量是舉世無雙的,咱們在創新能力上,確實還有一些差距。所以,中國的企業同行,應向華為、中興學習,也向國外的先進企業學習,依靠創新驅動,才能打出一片新天地。
在此,我想特別說明,前幾年有一個消息,中國的新能源很厲害,申請專利占世界申請的80%多,涉及三種新能源,但是發展到后來呢,我們只是在本土申請的多,在外面申請的少。中國三種能源在外面申請的比例只有2.3%、1.0%、0.6%。我當時想,這需要我們走出去,也需要國際化的人才。
我特別欣賞胡錦濤同志曾經在報告中總結的“二不”心態,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看到了問題,中國人不能喪失士氣,但是也不能看不到問題,不要妄自尊大。
所以說,今天咱們相聚在這個會上應呼吁,既需要國家領導人以及各地方領導的科學決策能力,又需要在座的企業家和人民的信心、勇氣、智慧、創新精神和辛勤努力。新常態,給每一個創新者都準備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