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作為一種區別于訴訟的爭議解決方式,因其專業、高效、保密、靈活、經濟、易于執行等特性,在經濟活動中特別是國際商事領域日益受到重視,甚至有人把仲裁員群體比作是法律行業的精英俱樂部。
女性曾經一度被認為是職場的弱勢群體,很多人至今對于“法律行業精英”還有著刻板的性別印象。伴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以及男女平權、同工同酬思想的不斷發展,女性在不同領域的職場天花板不斷被打破。目前,越來越多的“她”力量,在仲裁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2022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當天下午,由仲裁女性俱樂部(WIA)主辦的“邁向五周年:仲裁女性俱樂部上海論壇”在思南公館舉辦,仲裁業界的領軍人物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共同分享仲裁領域多樣性發展的最新動態。
本次論壇首度發布了“中國文化背景下的仲裁員任命多樣性”調研的階段性結果。2017年至2020年,參與調研的仲裁機構的仲裁員名冊中,女性仲裁員占比平均超過22%;在仲裁庭構成中,仲裁機構指定女性仲裁員占比平均每年超過25%,當事人選定女性仲裁員占比超過平均每年19%;在仲裁機構中,女性工作人員占比接近為60%,中國女性積極參與仲裁,女性仲裁員、仲裁機構中女性工作人員都已經成為仲裁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們為仲裁的多樣性、特別是性別多樣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上海政法學院校長、上海仲裁委員會主任劉曉紅教授出席了本次論壇。2016年,劉曉紅當選國際商會(ICC)仲裁與替代爭議解決委員會副主席,是該委員會成立至今唯一入選的中國籍專家。作為走向世界的國際法學者,劉曉紅更是仲裁界的“女神”級人物。在她的眼中,仲裁女性現在已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在推動仲裁員多樣性的不斷發展。
本次論壇聚焦仲裁機構視角下的仲裁員任命的多樣性,也從行業組織角度關注仲裁人的專業成長。仲裁女性俱樂部委員會成員、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副秘書長楊玲博士指出:“國際仲裁界從2015年前后開始關注和推動仲裁員任命的多樣性,尤其是注重在同等條件下提高女性仲裁員委任和在公開演講中發言的機會。近年來,國內仲裁機構開始關注這一領域,越來越多的國內仲裁機構在其近年來的年報中也公布了女性仲裁員委任的數據。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中國文化背景下的仲裁員任命多樣性調研”發起人之一、仲裁女性俱樂部執行委員會成員李昱介紹:“我們希望通過調研了解中國內地女性仲裁員任命的情況、中國內地仲裁機構和從業者對仲裁員性別多樣性問題的認知現狀,并通過對調研所得數據分析,指出中國內地仲裁多樣性發展的階段和可能的方向。”
提升女性在商事仲裁中的任命率,以及促進中國女性在國際仲裁領域的可見度,是仲裁女性俱樂部的愿景。為此,俱樂部誕生四年多來,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其發起的“WeGrow導師與輔導計劃”,就是將資深仲裁員與年輕仲裁從業者一對一進行輔導的項目,該項目今年剛獲得了《環球法律評論》(Global Arbitration Review)“最佳仲裁平等代表權”提名。
本次論壇得到第一財經旗下的公益組織BePink、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海南國際仲裁院、法嘉、LEB法務平臺、南京仲裁委員會、《商法》雜志、上海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上海市女律師聯誼會、浙江省律師協會女律師工作委員會、江蘇省律師協會女律師工作委員會及南京市律師協會女律師工作委員會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