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踏破璀璨的歷史長空,瞭望星輝里斑駁的流光閃爍?如何才能與千年的歷史風霜面對面,看我們的先人舉杯成儀,串聯成華夏最初的文明力量?或許只需要一場國酒香禮遇分享會。
以分享之名契禮文化之意,7月20日,國酒香禮遇分享會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沈陽召開。在人間煙火中,嘉賓們一起翻閱歷史的浩繁畫卷,體驗中華文化之厚重,感知酒禮文化之靈動,感受國禮文化之傳奇。
禮文化,是永不老去的心靈天宇 禮文化之美好,在于其是永不老去的心靈天宇,是我們后人無論何時都可棲息的文明庇佑。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度,禮儀在我國的社會、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知禮、重禮,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一貫的價值追求。無論是對外交流還是社會風氣,處處彰顯著禮節的表達和應用。
早在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就建立了一套完備的禮儀。商周時期,周公制禮作樂,以禮樂教化民眾。《論語》說“不學禮,無以立”,民間推崇“禮尚往來”,即使在戰場上也講究“先禮后兵”……幾千年來,”達而好禮,包容友好”的文化深深扎根在國人的基因里。禮文化,串聯了古今歲月,厚重了千古歷史。
中國禮文化之表達豐富多樣,文人相聚交流之方式更是千姿百態。琴棋書畫禮御樂、投壺吟詩對酒……莫不如是。在國酒香體驗分享會上,嘉賓在“書”前化身書圣王羲之,于國酒香卷軸上揮毫潑墨,在留下諸多“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丹青墨寶時,亦仿若跨越千年,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融為一體。
“寸心只在所投中,出手何曾一箭空”。投壺,是古代士大夫宴飲時的一種投擲游戲,也是一種禮儀,在戰國、唐宋時期頗為流行。《醉翁亭記》中寫道:“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其中的“射”就是指的投壺游戲。在“禮”體驗區,嘉賓全神貫注力力爭百發百中,深度演繹投壺之禮。圍觀者亦興致勃勃,表示唯有在國酒香前才能充分感知國禮文化。
酒禮文化,鮮活了華夏文明 在禮文化中,酒禮文化是其中的重要一項內容,有“百禮之首”之稱。古人飲酒有“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歡,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成敬意”之說。
在國家交往中,酒是一種很好的社交語言,早在漢武帝時期便以美酒設國宴款待西域使節。在國禮中,茅臺酒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自建國初期就作為禮賓用酒,多次出現在國宴上,肩負著招待世界各國元首的重任,讓中國更好地和世界交談。
在民間交往中,酒也是一種能快速聯絡情感的工具,舉酒送別、流觴曲水、以酒為媒、以酒會友,是國人盛行的交友、酒禮方式。酒禮文化,鮮活了華夏文明,溫柔了人間眾生。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盡傾江海中,贈飲天下人”,此種和光同塵、大道至簡的思想,唯存在于中國的酒禮文化中。在中國文人士大夫的人生信念里,飲酒不僅僅是喝酒,更是在觥籌交錯中體會流動的思想情緒,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這種飲酒方式也被巧妙地體現在了國酒香分享會上。嘉賓在體驗酒禮時,能充分感受到中華文明之靈動,酒禮文化之豐盛。
禮承千年,香傳天下,傳承中華文明禮文化 國酒香的出現,豐富了國禮文化的表達方式。作為一項可與茅臺酒分庭抗禮的禮儀表達工具,國酒香具有“禮承千年香傳天下”之稱。
國酒香與中國傳承上千年的酒禮文化、茅臺酒相結合,書寫著天賜國禮的傳奇,持續傳遞新時代的大國風范。其不僅可以向外界彰顯風范和氣度,還能向對象表達尊重與敬意,是新時期的新禮文化表達載體。
國酒香厚重的文化與國禮地位,也被用心地在分享會現場做了展示。在管弦絲竹、水袖長舞、品茗交談的氛圍營造中,國酒香“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禮遇誠意被充分彰顯,凝聚了千年的酒禮文化被動人演繹。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說,(一次愉快的相聚)足以讓人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勝。這次的國酒香禮遇分享會,同樣讓嘉賓們充分感受到了國酒香之氣度、之格局、之獨一無二的魅力。在古老文明與現代科技的交相輝映中,大國文化自信得以傳遞,中華文明禮文化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