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中,成都大運會于7月28日正式拉開帷幕,來自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萬余名年輕運動員在蓉共襄盛事。作為中國西部第一次世界性綜合運動會,成都大運會既為全球大學生提供進行體育競技的舞臺,也展示主辦國中國的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走過65個春秋的“老字號”國企長虹,作為成都大運會唯一指定家電品牌,以優質產品和貼心服務為此次盛會護航。
不管電視、空調、冰箱等全系列家電產品的助力,還是提供全場景、貼心化的智慧居住體驗,亦或者是覆蓋線上線下的互動活動,《中國企業報》記者了解到,喊出“青春長虹大運有我”口號的老牌企業長虹,再一次玩轉體育營銷釋放品牌年輕態。更值得關注的是,牽手成都大運會,更是讓長虹綻放出青春風采,凸顯科技化、年輕化的品牌形象,讓世界看到一個多面長虹持續向前的進擊姿態。
青春長虹:品牌年輕形象持續深化
成都雙子塔、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綿陽南郊機場、綿陽交通主干道和主要公交站……
近兩個月來,伴隨成都大運會的籌備和召開,走過這些地方,“青春長虹,大運有我”的海報每每映入眼簾。
作為“成都大運會唯一指定家電品牌”,近萬臺的長虹電視、空調,以及美菱洗衣機同時在大運村和場館使用,為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的運動員服務和保障,其中就有備受年輕人喜愛的“熊貓懶空調”。長虹還組織工程師專門成立“大運服務隊”,提供24小時實時響應服務。
運動競技場上,長虹全力護航,任青年馳騁沖鋒。賽場和場館之外,長虹更致力于成為“大運氛圍擔當”,與年輕人同頻共振,將賽事熱烈的氣氛傳遞給更多的人。據悉,自6月以來,圍繞“青春長虹大運有我”,長虹就在成都、綿陽兩地陸續舉辦“青春拍拍”、“一拍即合”、“虹運聯盟”、“虹粉籃球”等系列活動,邀請運動員、志愿者以及游客參加,掀起一輪大運會熱潮。
一系列線上線下的趣味互動活動,將帶有鮮明特色的家電智能產品與體育互動場景深度交融,長虹在濃郁的大運氛圍中調動了更多年輕人的熱情,也讓這家創始于1958年的家電品牌“老字號”越玩越年輕。不管是洞察和滿足年輕用戶需求創新產品,還是借勢體育賽事全面擁抱年輕群體,長虹主動擁抱年輕、活力和朝氣,讓年輕化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品牌長虹:體育營銷再添成功案例
近年來,憑借與體育賽事的深度互融、在體育營銷上的持續深耕,長虹已經成為“體育優等生,傳統品牌的年輕態活力也在年輕群體中不斷發酵。自2020年以來,長虹攜手中國國家羽毛球隊開始,就錨定體育營銷的品牌經營主線。
前段時間火熱全網的蘇迪曼杯,長虹作為贊助商與如愿實現“三連冠”的中國隊一起,讓“國羽長虹中國驕傲”響徹賽場內外。AWE2023展會期間,長虹電視鎖定“體育+電競”觀賽場景,與中國國家羽毛球隊和成都AG超玩會聯合發布“超羽速”電視系列及多元場景新品,輕松捕捉羽毛球高速運動畫面,完美契合羽毛球和競技主題,將體育營銷“玩”到更高境界。
成都大運會之前,長虹與都鳳凰山體育公園達成合作,綜合“常勝福地”的好運元素,推出以“鳳凰福地虹運當頭”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加上全國青少年棒球公開賽、中國飛盤聯賽·總決賽等等,長虹的身影出現在一場場巔峰對決中。
此次攜手成都大運會,是長虹續緣國羽隊和牽手鳳凰山之后的體育營銷的又一次嘗試,也將其體育營銷模式帶至深水運營。持續性不間斷的體育營銷加持下,長虹品牌也結出豐碩果實。日前,在世界品牌實驗室主辦的2023年(第二十屆)世界品牌大會發布2023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長虹品牌價值達2039.68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元。
科技長虹:為中國制造代言
在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宣傳部的眼中,成都大運會不僅是一場國際水平的綜合性體育盛會,更是成都與世界的一次對話。與長虹的合作,也讓這一獨具中國特色與青春風采的國際體育盛會,傳遞出更多中國品牌的聲量,釋放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形象。
一方面,成為大運會家電指定品牌后,長虹在智能化、健康和舒適等領域,帶來一場“家用電器盛宴”:以8K市場的執牛耳者為運動員和觀眾帶來超級視聽享受;憑借5A新風技術提供全無塵新風空調體驗;超長保鮮、超薄嵌入冰箱刷新飲食標準;CHiQ仰望·5G生態成套家電開創的全空間語音交互新場景,詮釋智慧生活新圖景……
另一方面,在成都大運會舞臺的驚艷,也是長虹科技創新和引領性的縮影。近年來,長虹在半導體、新能源等領域積極推進10項“卡脖子”技術和19項重大技術創新項目攻關。比如自主研發了MCU智能控制芯片,將這款“中國芯”應用在了美菱冰箱、長虹空調產品中。再比如長虹“5G+工業互聯網”生產線的智能化水平,實現了訂單實時下發、物料自動傳送、工序無縫銜接,人均產出效率提升了65%,為產業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產業報國”初心的長虹,如今正著力“智慧家庭”和“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全面實施面向物聯網的數字化轉型和擴張。與大運的同程,折射出長虹堅持與青春同行、與科技同行,踐行出深化體育營銷、強化年輕基因、夯實科技創新實力的經營模式,也將為中國制造的產業升級注入全新動能。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