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的立冬已過,但卻正是大閘蟹膏滿肉肥之際。2023年11月14日,上海海洋大學第十七屆蟹文化節暨2023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在上海王寶和大酒店正式開賽,呈現了一場大閘蟹饕餮盛宴和文化大餐。上海市中化絨鰲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成輝表示,隨著規模的提升,品質也不斷增強,全國河蟹產業進入了穩定發展的“質量時代”。
“蟹后”重量首次超1斤
此次大賽由上海海洋大學與上海王寶和大酒店有限公司第13次聯合舉辦,來自上海、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湖南、江西、四川等地120家單位選送的2800余只河蟹角逐全國河蟹產業界一年一度的“奧斯卡獎”。
經過激烈追逐,今年“蟹王”重642克,由南京市高淳區固城湖中華絨螯蟹原種場選送;“蟹后”重521克,由吉水縣盤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選送。
在河蟹大賽舉辦的同時,還開展了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大閘蟹推介會、蟹文化展示、大閘蟹產業學術報告、校友創業故事匯、大閘蟹養殖技術交流會、全國河蟹有關養殖區成果發布會等活動。
在長達7個小時的直播中,專家大咖齊聚。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王錫昌教授、陳舜勝教授,上海海洋大學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館長寧波,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王寶和蟹宴烹飪技藝傳承人王浩,王寶和大酒店行政總廚朱平波紛紛做客直播間,從大閘蟹的烹飪技法到蟹宴的美食搭配,再到大閘蟹的營養成分和歷史悠久的蟹文化,刺激味蕾的同時也豐富大腦。
全國河蟹進入綠色養殖階段
王成輝介紹說,自上世紀60年代長江口天然蟹苗被養殖利用以來,我國河蟹產業從起步、快速發展進入到穩定發展時期,從經歷的天然放養、人工強化養殖、生態養殖進入到綠色養殖階段。
當前,全國成蟹養殖產量穩定在80萬噸左右,養殖產值約700億元,已從以前的高密度、大養蟹階段進入低密度、養大蟹階段,從以前的追求產量時代進入追求品質時期,從數量擴張型轉入質量提升型。自2014年以來,全國河蟹產量雖已基本穩定,但養成規格卻不斷攀升,大規格蟹的門檻已從當時的雌蟹3兩和公蟹4兩,提升至當前的雌蟹4兩和公蟹5兩。隨著規模的提升,品質也不斷增強,全國河蟹產業進入了穩定發展的“質量時代”。
今年河蟹個大味美價廉
今年的大閘蟹個體大、品質好,而價格卻是去年的“腰斬價”,消費者可以以較低的價格品嘗到養殖歷史上較好的大閘蟹,是難得的品蟹“幸福時刻”。王成輝教授在現場分享道:“隨著氣候變化,‘秋風響,蟹腳癢’可能不再適用了,‘穿兩件衣服的時候,是吃螃蟹最好的季節’,現在起一直到11月底,都是吃螃蟹的好時節。此外今年河蟹價格腰斬,同樣的價格我們能吃到個頭更大味道更美的蟹?!碑斍?#xff0c;全國大閘蟹已集中上市,量足質優價格低廉,正是品蟹好季節。
上海河蟹產業達歷史“最好水平”
今年由于良種、良法的高效配合,加上氣候條件整體較好,上海河蟹的產量、規格和品質達歷史最好水平。
專家表示,上海有中華絨螯蟹故鄉之稱,為全國河蟹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自本世紀以來,上海河蟹產業堅持種源和成蟹雙輪發展,成效明顯。特別是2010年上海啟動中華絨螯蟹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以來,上海河蟹產業迎來了巨大變化,取得了顯著成果,已形成崇明、松江、寶山和浦東四足鼎立,青浦和金山為尾翼的“四足鼎立、兩翼協同”的產業發展格局;構建了“良種牽引、良法支撐”的產業發展路徑,樹立了“品質為先、效益為要”的產業發展特征。上海本地大閘蟹從外觀、規格、口感、品質等方面已進入全國前列。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