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能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日前,長虹人工智能實驗室在集團產業發展戰略指引下,提煉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共性技術,圍繞感知、理解、學習、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方向儲備核心能力,并組織跨部門團隊共同完成人工智能算法、模塊、產品、解決方案的研發,服務于智慧家居、智能制造、軍民融合等集團核心業務單元。目前,長虹在智能制造、智能終端等領域已推行“人工智能+”系列產業化應用。
作為四川省首家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近日工信部公布2023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名單,長虹《面向工業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區塊鏈服務平臺》成功入選工業互聯網+區塊鏈試點示范項目。這一系列實力背后,釋放出長虹正在將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制造業轉型發展,在智能研發、智能制造、智能交易、智能服務等環節推進“人工智能+”系列應用,助力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朝著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方向加速擴張。
人工智能升級加“數”前行
托盤式自動化成品立體倉庫、AGV智能物流機器人、料箱式自動化小件原材料立體庫……在長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首批“5G+工業互聯網”智能顯示生產線上,一系列全自動智能化設備高速運轉,呈現出一幅傳統制造產業轉型智能制造的新圖景。
早在去年,長虹就推出全球首個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家電AI平臺,加速智慧家庭領域邁入“強人工智能”時代;在智能制造領域,采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技術,大幅提升智造效率,加速“智改數轉”進程。以“人工智能+視覺檢測”為例,長虹自研行業首創的精密器件5G+AI視覺檢測技術與應用,被授予“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這也是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這項技術和設備已經成功應用在連接器、冰箱壓縮機等制造領域,檢測精準率達到99.98%。
再比如,長虹榮獲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CHiM工業互聯網平臺,采用全流程數字化管理,以訂單為主線,計劃協同數據決策,提升人效65%。借助這一平臺,為長虹2500家上下游企業開展供應鏈融資服務。
聚焦“智改數轉”,長虹集團率先給出了設備、產線、工廠全面實施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的生動實踐,同時還搶先落地了大規模個人化定制服務。目前,長虹智慧顯示工廠已經升級為多階段混聯的生產模式:一條生產線上有6個并行的工位,可同時生產6種不同規格的產品,一天可實現1100個不同產品的生產;整個工廠共有9條這樣的總裝線,一年就可實現600萬臺個性化訂單的生產。
圍繞數字化轉型,近年來長虹在智慧家居、核心部件、新能源等產業領域,大力推動智能制造。如今,長虹已成為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在智能化升級中加“數”前行,乘風破浪。
全產業鏈協同乘“數”賦能
新型工業化不但要在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上“下苦功”,發揮“鏈主”企業優勢,協同全產業體系創新。在長虹看來,還要在新興產業規模化上求突破,基于數字產業化的積淀和成果,創造新動能,搶占新賽道。這也讓長虹呈現出“主業做強、新興產業做大、新領域搶灘”的全新產業格局。
進入AI2.0時代,更需要“人工智能+”,從技術到應用的拓展。早在2016年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電視在長虹面市,電視實現自適應能力、自學習能力、自進化能力。基于大數據、語音、視覺等AI相關技術積累以及在家電產品的應用,2017年,長虹控股集團率先成立中國家電行業首個人工智能實驗室,加速“+人工智能”的技術研發與科技成果轉化。目前,長虹在智能制造、智能終端等領域已經推行“人工智能+”系列產業化率先落地應用。
如果將目光放在中國航天工程、5G通訊、超級計算機等領域,還會發現更多長虹的身影。華豐科技牽頭制定電源連接器IEC國際標準,僅用1年時間攻克國外用了10年才完成的高速背板連接器“卡脖子”技術難題,高速背板連接器已研制出與國外同步的產品。
作為產業轉型升級主要方向之一的長虹新能源,不但完成從材料研發、產品制造、智能裝備到回收利用一體化戰略布局,還在電源系統、電池材料、電池裝備等產業鏈核心技術能力的孵化培育展開。如今,長虹已經啟動城市級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首批超級充電示范站已陸續投運。
去年長虹控股集團與電子科技大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及智能機器人等五個聯合實驗室協議。在智能機器人聯合實驗室,雙方將充分發揮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產業與技術優勢,重點開發“康養護理+家庭服務”專用機器人,并逐漸將向通用仿生機器人過渡。這也讓新技術、新模式助力下,長虹打開新賽道帶來新想象。
培育新質生產力是中國企業邁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企業更好地參與全球競爭。如今,長虹正在加快“人工智能+”賦能制造轉型,并通過“數實融合”探索實踐中開辟更多工業應用新場景,并加快新質生產力培育。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