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列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并明確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具備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的特征,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民航新質人才是推動民航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石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質量、高效能的特征。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于創新。作為創新的基礎,人才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石。因為人才不僅是創新的源泉,也是技術實施和制度創新的關鍵推動力。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中,人才扮演著發起者、實踐者和變革者的角色,是推動生產力進步的核心要素。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資源,人才水平高低直接影響生產力的標準,人才素質優劣直接決定生產力的成敗。
新技術革命、產業變革、人類社會發展的新變革,需要新的人才。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廣大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新質人才”是重要成功前提。新質生產力模式需要的新質人才可以定義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下,具備創新意識、跨學科能力和數字化技能,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掌握并引領未來新產業、新模式、新技術等新質生產力創新發展的新型復合人才。民航新質人才就是在民航領域具備上述發展新質生產力能力的新型復合人才。
二、民航新質人才在新時期的新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民航業是最重要的戰略性產業。民航運輸是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發揮著促進內外部循環、擴大流通的支撐作用。民航業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是促進國家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動力引擎,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和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當前,民航自身已經成為匯聚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海量數據載體,依托民航的大數據資源和民航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有利于培育新業態,激發新動能。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單一航空市場,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對中國民航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國民航必須扛起交通先行、民航快行的重任,強化創新驅動和科技引領,集聚力量組織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聚焦C919系列國產大飛機、航空發動機、無人機、生物和煤制航油等重點產品,加快攻克“卡脖子”難題,大力發展民航新質生產力。民航新質生產力的戰略路徑有5個方面:自主創新為新引擎;數字智能為新介質;智慧民航為新陣地;人才素質提升為新動力;民航+數字產業、先進制造、綠色低碳要打造3個新賽道。
因此,培育一大批具備創新意識、跨學科能力和數字化技能,掌握和引領民航業未來新產業、新模式、新技術等新質生產力創新發展的民航新質人才,是推動民航新質生產力贏得競爭新優勢的基層工程。民航新質人才和民航戰略人才、高端人才、國際化人才、大國工匠等提法相比,因為人才分類的維度不同,其價值作用也有很大區別。培養民航新質人才,主要發揮以下作用。
1.引領民航業原始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要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新質人才第一強調的就是具有創新意識。在當前快速變化的時代背景下,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人才是科技創新的主要承擔者,只有有高水平創新人才供給,才能創造出多種生成要素配置組合的效率和生產力質態躍升,才能有高水平創造性貢獻,這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根本支撐和核心要素。民航新質人才的新就是激發人才的創新潛能,通過創新積聚民航高質量發展新動力的管理和科技人才。通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民航工作全過程全鏈條,推動飛行、飛標、適航、機場、空管、安保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通過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引領現代航空產業體系建設,推動民航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向價值鏈高端邁進,開辟民航業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2.引領民航業融合創新
經濟學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經濟發展理論》中首次系統提出的“融合創新”,指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即“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潛在的利潤。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行各業之間的融合與交叉越來越頻繁。傳統的學科邊界已經變得模糊,跨學科能力成為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跨學科交叉融合,鼓勵多學科、多專業、多領域的創新。”融合創新是新質生產力強調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技術含量高的新領域、新業態、新模式、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必由的創新之路,其不僅需要“專業型”人才的深耕,更需要“復合型”人才的領導。民航新質人才強調的跨學科能力,就是復合型人才具備的學科間專業知識交叉融合的能力,通過新質人才聚焦底層共性技術突破創新,融合開辟新領域、提出新理論、發展新方法,產出更多重大原創性成果,以基礎研究促進技術迭代升級,更好地適應多元化、復雜化的社會需求。
3.引領全球民航業前沿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新質人才要注重數字化技能。數字化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主要特征,未來機場及智能裝備、空域融合安全運行、下一代通用航空運輸系統更是以數字技術為底層支撐,民航新質人才的作用領域相對于傳統生產力,不僅要具備民航傳統的航空、機場、空管、適航等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更能聚焦未來民航高科技前沿領域和大飛機等戰略領域,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數字技術來引領科技和技術創新。近年來,民航局先后印發《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關于民航大數據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安全運行、服務營銷、智慧管理等領域的民航業務場景與技術革新、數字化平臺不斷融合創新,研究新技術、新理論,開展新探索、新實踐,形成面向未來的理論體系、技術體系、實踐體系的中國方案。未來更要通過民航新質人才的創新探索來爭奪民航業國際話語權,擴大國際朋友圈,促進國產航空產品、中國規章和標準走向世界,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三、民航新質人才培養的四條路徑
新質生產力相對應的新質人才理念和方法創新,就是通過人才發展理念和人才工作體系之“新”,促進人才隊伍結構和人才創新效能的全面優化提升。民航新質人才的培養是當前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任務,相對于新質生產力人才的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跨界、貫通、一體推進要求,過去高校的精英教育、關門辦學、自給自足等模式,傳統教育崇拜書本,追求唯一答案,評價標準化、統一化等,已不適應科技快速發展時代。新質人才應具備新科技理念,能夠運用新技術工具,解決新質生產力時代的發展問題,其培養路徑主要包括創新教育、跨學科教育、國際化教育、數字化教育等。
1.堅持創新教育,構建面向未來民航產業的新質人才創新生態
人才是創新要素集成、創新成果轉化的生力軍。發揮人才主體作用,就是要發揮好人才的創新活力,讓其貫穿于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全過程。要聚焦未來民航產業戰略性布局,構建以新質人才為核心的創新生態系統,激發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持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持續豐富優質課程資源,全面提升教學培訓質效。堅持工程牽引,發揮重大人才項目聚才用才的引領作用,成建制體系化打造新質生產力的中堅力量。加速打造民航高水平新質人才創新高地,把握戰略主動,做好戰略布局,圍繞新質生產力科研高地建設,大力引進培養具有科技前沿引領力、創新資源集聚力、國際學術影響力的一流人才,帶動建設高水平人才梯隊,建立青年教師培養和跟蹤機制,給予接續培養、長期穩定支持,讓青年人才有機會有條件挑大梁、當主角,建立健全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的制度機制。
2.堅持跨學科教育,創新民航新質戰略人才培養模式
“戰略人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因素,引領科技自主創新、催生生產力質變。要強化培訓需求分析,突出黨的創新理論、緊扣民航安全主題、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加速線上+線下混合式培訓項目開發,在綜合研判我國民航發展新趨勢、新需求基礎上,培育民航戰略性急需人才和高水平復合型新質人才。創新干部教育培訓方式方法,大力加強研究式學習。著眼應對民航業未來挑戰,強化人才培養的適配性供給和前瞻性布局,加快培養急需緊缺人才和高水平復合型新質人才。強化科教協同和產教融合育人,不斷創新產學研協同的人才自主培養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堅持國際化教育,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新質人才
持續開展民航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研究,構建基于勝任力的民航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建設面向行業的多層次、多類型、可持續的課程資源和教學場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新質人才。
4.堅持教育數字化轉型,為民航新質人才培養創造智慧環境
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教室、數字化教學環境建設,促進教師和學員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時代所需的創新開放學習習慣與思維模式養成。著力提高民航教師數字化教學素養。教師數字素養是推動教育培訓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軟實力,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數字化教學研究和實踐,運用多元化數字教學方法,推動在線課程建設和混合式教學改革,以教學創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人才資源“關鍵變量”轉化為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
(作者系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