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全面起步。《“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出臺,各級政府啟動并陸續發布“十四五”教育規劃。“雙減”落地,縣中振興提上日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將啟動,基礎教育開啟新篇章。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召開,《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印發,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雙一流”建設提速,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獲得更大支持。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力度空前,民辦教育發展全面規范。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國家和地方在科學謀劃、精準施策、深化改革、治理規范等方面下功夫,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
科學謀劃促發展。推動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基石。今年以來,圍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加以推進。有的是從全局發展角度去謀劃,比如,出臺《“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聚焦關鍵領域關鍵任務,基礎教育補短板、職業教育樹精品、高等教育創一流,以項目方式實施教育強國推進工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有的是從某一類型教育角度去謀劃,比如,圍繞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著力破除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服務技能型社會建設。還有的是從某一教育學段角度去謀劃,比如啟動實施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統籌謀劃市域內縣中和城區普通高中發展,積極改善縣中辦學條件,全面提高縣中教育質量。
精準施策補短板。通過精準施策,補齊教育發展短板,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從教育發展現實看,中西部地區教育發展、農村教育發展依然是我國教育發展的短板。今年以來,圍繞促進中西部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國家和地方通過建平臺、推集群、優結構、強協作、促共享、惠民生等一系列舉措,確保推動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落實落細。為了加強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隊伍建設,出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依托部屬師范大學與高水平地方師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培養本科層次師范生。
深化改革破難題。以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為突破口,健全相關配套制度體系,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從縣域、學校、學生三個層面提出了指標體系。各地普遍把落實“雙減”工作的舉措和成效納入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切實發揮好評價“指揮棒”作用。為加快“雙一流”建設,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推進“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充分體現“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的改革導向。
治理規范轉生態。今年以來,國家和地方以治理規范護航高質量發展,重點推進“五項管理”、治理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和民辦義務教育。比如:對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作出規定,并作為“雙減”工作的一項具體抓手,推動各地各校落實齊步走、全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力度明顯加大,通過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政策體系、查處違規培訓、加強風險防范等手段,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隨著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頒布,關于規范民辦義務教育、規范義務教育“公參民”學校等相關政策陸續出臺,嚴格控制民辦義務教育數量規模、清理義務教育“公參民”學校等相關政策正在各地逐步推進。
“十四五”規劃開局良好,圍繞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成效逐步顯現。但從促發展、補短板的角度看,樹立全局意識、加強戰略謀劃的任務還很艱巨;從破難題、轉生態的角度看,立足長遠目標、推動標本兼治還面臨不少現實挑戰。今后幾年,要把深化改革、規范發展、提升質量的工作持續深入堅持下去,使規劃目標和政策措施不斷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同時,對于政策推進和改革實踐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要做好積極應對和科學化解,只有這樣,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根基才能更加穩固。
(作者: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汪明)
《中國教育報》2021年12月29日第2版 版名:中教評論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