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常說,貴州是‘一棵樹、一瓶酒、一棟樓’;如果我們好好努力,再增加‘一桌菜’——用貴州本土食材和傳統烹飪方法打造的大美黔菜……”近日,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舉行的2023級烹飪工藝與營養大師班開班暨授聘儀式上,烹飪大師和職教專家紛紛建言獻策。
黔菜學院名譽院長萬玉寶、黔菜學院院長孫正林、黔菜研究院院長卓榮、釣魚臺國賓館原行政總廚孫永河等烹飪大師受聘為該校客座教授;還舉行了烹飪大師收徒拜師儀式。烹飪界“食神”進入高職院校帶徒傳藝,正是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產教融合內涵發展的生動縮影。
釣魚臺國賓館原行政總廚、國宴烹飪大師孫永河指導學生實訓。學校供圖
“黔菜大師”孵化器
貴州獨特的自然人文環境,賦予黔菜獨特口感和無窮魅力,但黔菜目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因為黔菜研發缺乏系統性規劃,黔菜尚未總結凝聚成體系,其菜系還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缺乏人才,特別是兼具廚藝、廚技、廚德的黔菜大師。
2019年開始,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主動擔當,率先成立黔菜學院、黔菜研究院,培育黔菜大師。
黔菜學院和黔菜研究院成立四年來,在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實踐:
構建“8+3”人才培養體系——“8”即吸收八大菜系的文化精髓;“3”即堅持黔菜3個基本要素(貴州食材、貴州文化、傳統烹飪藝法)。
形成“7位一體”現代學徒制度——學校工廠一體、教室廚房一體、教師師父一體、學生學徒一體、作品菜品一體、知識技能一體、傳承創新一體的黔菜人才培養模式。
構建“223311”平臺支撐體系——即兩院兩館三室三賽一會一論壇。兩院即黔菜學院、黔菜研究院。兩館即衛城黔菜文化博物館(靜態)、該校的黔菜文化博物館(動態)。三室即卓榮、孫正林、萬玉寶三個烹飪大師工作室。三賽即黔菜技能大賽、中國餐飲大賽和國際食品技能大賽。一會即中國餐飲大會。一論壇即黔菜發展論壇。
依托以上平臺資源,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專注人才培養,推進產教融合,努力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工匠精神的“黔菜大師”。
“黔菜標準”共創者
黔菜與八大菜系相得益彰、兼容并蓄、共生共存。與之不相稱的是,黔菜由于缺乏科學的行業標準,分散而不成體系。推動黔菜出山,亟待制訂黔菜標準。
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主動擔當,立足全國食品工業類高職院校4星級學校的服務方向,積極成為“黔菜標準”共創者。依托多彩貴州的多彩文化做黔菜,融入貴州特有的文化元素,以此涵養黔菜,讓黔菜吃得出美味,講得出故事,品得出文化。
該校已建成卓榮、孫正林、萬玉寶3個烹飪大師工作室,博采各家之長,研發精品黔菜;該校策劃并編寫《黔菜》教材,教材體系包括6本不同內容和層次的教材,今年年底將全部完成。
挖掘整合貴州的地標性本土食材資源,制訂黔菜標準、打造黔菜品牌、培育黔菜產業,最終推動黔菜出山。
實習實訓。學校供圖
“黔菜產業”引領者
今年7月,貴州省政府制定出臺“黔菜師傅”“貴州技工”“黔靈家政”“黔旅工匠”四項職業技能培訓重點工程的實施方案。其中《“黔菜師傅”工程實施方案》明確的目標任務有“依托職業院校、餐飲行業協會和企業等開發100個‘黔菜菜品’,全省打造100家‘生態黔菜’餐飲名店”,這給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產教融合注入強勁動力。
黔菜興則產業興,產業興則鄉村興。早在黔菜學院、黔菜研究院成立的2019年,該校立足縣域實際,聯合地方政府和餐飲企業賦能黔菜產業和黔菜研發。目前,該校打造并推出了清鎮土司水席、開陽富硒宴、劍河菌宴、興仁薏宴、長順順宴、雷山長桌宴、織金水八碗與竹蓀宴等特色黔菜菜品。
該校緊緊圍繞貴州省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開展黔菜人才培養、技能培訓、黔菜挖掘、食品研發,打造黔菜標準,培養黔菜品牌。圍繞“一縣一業”,該校已經推進的食品深加工產業有劍河食用菌深加工、清鎮酥李白蘭地深加工、興仁薏仁米深加工等。正在推進的深加工產業有赫章天麻深加工,織金南瓜、竹蓀、皂角、宮保雞丁深加工。
“食神”進校園,黔菜出大山,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正通過黔菜出山帶動黔貨出山,深度助力鄉村振興。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