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指出,要全面深化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轉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進工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全生命周期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互聯網融通應用,培育供應鏈金融、服務型制造等融通發展模式,以數字技術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可以實現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幫助市場主體重構組織模式、實現跨界發展、打破時空限制、延伸產業鏈條、暢通國內外經濟循環。
上海虹口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鄭宏表示,當前隨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實體經濟日益融合,發展數字經濟的主戰場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變。產業互聯網的建設是推進我國數字經濟邁向新發展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互聯網是連接工業全系統、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支撐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興業態與應用模式。發展工業互聯網是推動數字化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數字化經濟推進中,工業互聯網模式的挑戰
近年來,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涉及工業互聯網的新模式快速興起。工業互聯網是打造數字經濟新載體,也是數字經濟時代承接產業轉移重任的新載體。工業互聯網是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協同創新、集群集約、智能融合、綠色安全為導向,通過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和新模式、新業態的構建,來指導產業轉型發展。
鄭宏指出,當前工業互聯網模式在當下數字化經濟推動過程中面臨以下挑戰:一是傳統工業是我國的經濟基礎,但大而不精,經營模式落后,分散且以中小微企業為主,改造難度較大,工業互聯網模式無法快速被傳統經營者傳播和接受;二是在國家戰略指引下,各省市地區都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力度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但基本停留在設備信息采集上云的簡單動作,無法為企業創造價值或實質性的賦能;三是數據安全上,工業互聯網能夠整合碎片化的產業生產要素數據,但目前缺失有效統一的管理辦法和政策;四是數據邊界方面,產業鏈分散在各省市地區,平臺在獲取數據時,會遇到行政阻力,導致平臺無法作業或推廣,區域化或短鏈條的數字化價值非常低;五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各行業里雨后春筍般出現,未來一定是中國繼消費互聯網后的又一個經濟增長引擎,但因為其改造傳統產業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投入,資本的加持至關重要;六是稅籌問題,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數字治理和網絡協同的技術,在平臺形成大量交易和匯集,在交易兩頭不在結算本地情況下,稅務風險和稅務管理也會成為平臺發展的阻力。
落實數字經濟規劃,打造上海數字經濟高地
上海作為老牌的工業基地,具有深厚的工業底蘊和創新精神,在引領中國經濟轉型和發展上有著關鍵作用。如何落實數字經濟規劃戰略,打造上海數字經濟高地,對此鄭宏提出四大建議。
一是建議上海應充分應用好數據交易所的平臺作用。國家在數據安全和數據治理已經出臺了相關的管理政策和指導意見,但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仍不清晰,上海已先行先試,建成數據交易所,并推出了具體的數據存儲、應用交易等條例。要充分發揮交易所和條例的先發平臺優勢,既能承載國家的管理要求,也能保障數字在平臺端的商業應用價值挖掘。
二是建議上海加大針對數字經濟領域的產業基金投入,出臺相關支持政策。目前各傳統行業都誕生了相關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但總體發展階段仍處于初級階段,需資本持續投入創新工作。上海應率先鼓勵和加大相關產業基金或相關資金方定向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投貸聯動、投融結合,布局一批有潛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并通過政策紅利,吸引更多創業者或平臺向上海聚集,配套建立研發、金融中心,承接科技、人才、金融等資源,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等科技成果跨區域的合作模式。
三是建議加強數字化人才的重點培養和吸引。數字經濟建設離不開專業人才的運作,一方面是政府的干部領導要打造出一支懂產業數字化經濟和平臺治理的專業隊伍;另一方面則是出臺針對性的數字化人才政策,為各領域的平臺企業吸引人、招到人、留下人。
四是建議探索“工業互聯網+‘雙碳’”的試點新模式。工業互聯網的目標是實現產業升級,是在原有的工業基礎上做網絡協同和數字改造,工業制造業是碳的排放者,結合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各產業端的覆蓋,可以通過網絡協同實現工業企業降本增效,也是促成“雙碳”政策快速切入各產業、實現落地的好時機,是碳配額、碳核算、碳匯交易的最佳路徑。可以利用政策引導,通過落實“雙碳”為平臺帶來深遠的戰略價值,有利于平臺的推廣和發展;同時,工業互聯網平臺也能加速“雙碳”的落地,成為發揮“碳價值”的土壤。上海擁有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結合工業互聯網的模式,可以助力上海成為國內首個“工業互聯網+‘雙碳’”新模式的示范城市和引領者。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