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間哲朗
1月20日,一場大雪把北京裝點得明亮而純凈。中午時分,松下集團全球副總裁、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現身松下紀念館,面對中國記者介紹了松下集團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各項支持工作。其介紹的每一項產品,都是松下尖端技術的集中展示。發布會后不久,本間哲朗接受了《中國企業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中國企業報》:松下集團創新的理念是什么?在創新研發方面還有哪些重要成果?創新研發投入主要在哪些方面?
本間哲朗:松下集團早在100多年前的創業時期,即提出“通過創新提高生產品質、降低成本,為全世界的人們實現高品質生活做出貢獻”的創新理念,并一直延續至今。
截至2010年,松下主要將數字化、顯示器等作為重點的創新領域,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結合中國的“振興鄉村經濟”以及“高品質發展”等時代需求,松下更加聚焦于住宅空間以及環境貢獻等與基礎設施息息相關的領域。如松下一直致力于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鋰離子電池的產品系列的擴大,高容量新型圓柱形電池4680所需的技術目標已經確立,今后將逐漸實現量產;在中國的電子零部件制造也積極向新能源汽車以及5G通信等方向轉型。
松下在中國始終強化創新體制,在近5萬名的員工中,有約9000名研發人員。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保持作為制造大國的同時逐漸轉變為消費大國、工程大國、創新大國。目前幾乎絕大部分的家電、空調、冷鏈產品和住宅設備都在中國國內開發,世界領先的IoT產品和服務的開發也很多。
此外,松下也非常重視與中國優秀的創新型企業合作,已經分別與廣聯達、四維圖新、維石住工以及雅達國際成立了4家合資公司。
《中國企業報》:松下如何看待中國市場?近期有哪些投資布局計劃?包括哪些領域?
本間哲朗:2020年4月之后的世界經濟中,只有中國取得了正向增長。即使在松下集團,也只有中國地區的業績取得了增長,領跑集團。2021年,松下在中國地區的業務也依然處于增長軌道上,除了健康養老、生鮮食品供應鏈、清潔技術、節能環保等業務在中國市場落地,松下其他優勢領域也在不斷發展。
我們積極看好中國市場的未來,疫情后已經在大灣區的珠海、順德、廣州、江門,華東區域的嘉興、杭州以及西部的重慶等全國8個地區建設新的事業基地。雖然受疫情影響,日中兩國人員往來困難,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依然能建立新的業務基地,在中國具有這樣強大的組織能力正是松下的優勢之一。
今后,松下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堅持推進“健康養老”和“生鮮食品供應鏈”兩大事業戰略的落地,同時通過強化“環境”舉措,為中國實現“3060”的“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中國企業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作為跨國企業代表,對于這一政策您有哪些感言?在扶持企業發展方面,有哪些政策期待?
本間哲朗:2022年,中國政府繼續扎實推進“六穩六保”工作,松下希望圍繞“保糧食能源安全”的方針,為中國市場穩定及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松下將以冷鏈為核心的“生鮮食品供應鏈”作為重點事業戰略之一,通過建立完善的智能化冷鏈物流體系,從產地預冷、產品運輸、倉儲加工及零售等方面降低食材損耗、延長存儲時間、實現食品從產地到餐桌全程無縫鏈接,為現代家庭提供安心安全的健康食材,助力糧食安全。
2021年進博會上,松下還提出“綠‘智造’ 創未來”的環境口號,強化環境事業舉措,積極提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包括氫能燃料電池、熱泵、零碳工廠、可持續發展店鋪搭建等,助力中國盡早實現零碳社會的目標。
《中國企業報》: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對于中國經濟發展,請您談談自己的建言。
本間哲朗:中國在市場規模、人才、鼓勵創新、智能化方面的優越性明顯。經歷了各種挑戰后,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持續推進,質量不斷提高,相信這些因素會有助于未來經濟發展。
松下自1987年在中國成立第一家合資公司以來,始終關注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我們希望中國政府能夠保持對外開放路線,促進國際交流和國際貿易。
2022年不確定因素會更多,特別是疫情后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中國政府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以及向企業提供的各種幫助支持,讓我們更加有信心迎來中國區域事業的增長。中國政府繼續推進“穩外資”的各項政策,給企業經營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空間。松下積極看好中國市場的未來,也將繼續秉承“企業是社會公器”的理念,持續為中國社會做貢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