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公示,海爾再次斬獲中國專利獎金獎,是家電業唯一獲金獎的品牌。至此,海爾已累計獲得11項中國專利獎金獎,數量為行業第一。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信息顯示,海爾獲獎項目名稱為“掛式空調器”,專利權人是“青島海高設計制造有限公司”。據海爾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設計方案顛覆了傳統空調掛機的形態,三角形面板的凸角給語音、喇叭和感應模塊提供了更充裕的空間,帶來了更好的語音識別效果。此外,新設計了蒸發器進風通道,顯著提升了產品性能和用戶體驗,整機換熱效率提升10%以上。在社會效益上,新穎的設計方案讓產品拆裝提效10%,單機省電提高30%,可回收利用率達到80%。”
中國專利獎金獎門檻有多高?兩個數字可以說明: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顯示,僅2021年,我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合計授權就有460.2萬件;而中國專利獎每年評審一次,金獎僅40個名額,評審范圍不限于當年的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授權。也就是說,拿到中國專利獎金獎,還不到十萬分之一的概率。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是憑運氣。海爾屢次拿下中國專利獎金獎,除了企業多年發展沉淀出的科技創新優勢外,也離不開國家保護企業創新的大環境,以及人單合一模式下科研人才價值與用戶價值合一的探索。
國家護航企業創新 當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全球疫情大流行交織重疊,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元宇宙等新技術發展提速。
為搶占新一輪科技高地,國家提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并將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為此,國家出臺了系列惠企政策,支持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支持企業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和基地,加大科技資源的開放共享力度。
在這個大環境下,海爾作為代表企業,在自主創新的過程中沉淀出了一批科技成果。
在專利方面,海爾實現了海外專利、專利金獎的行業第一。截至目前,海爾海外發明專利1.4萬余項,覆蓋30個國家,行業第一;在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獎評審中,海爾再拿1金,累計獲得11項中國專利獎金獎,行業第一。
在標準方面,海爾的科技話語權深入智慧家庭、工業互聯網等多個領域。在智慧家庭領域,海爾是行業唯一覆蓋IEC、ISO、IEEE、OCF、Matter五大國際標準組織的企業,已參與82項國際標準的制/修訂以及602項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在全球擁有100余個國際標準專家席位,是行業中參與標準制定以及擁有國家標準專家數最多的企業;在大規模定制領域,海爾卡奧斯已參與制定7項國際標準、50項國家標準,是唯一一個被IEEE、ISO、IEC三大國際標準組織授權主導制定大規模定制標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海爾這些成果不僅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加了“含金量”,也為更多企業推進科技創新做出了表率。
海爾科技創新解碼 大環境一樣,獲獎的為什么是海爾?
在海爾看來,抓好科技創新要解決好三個關系。
一是解決好創新鏈與人才鏈之間的關系。為了更好地進行科技創新,海爾建立了開放的人才體系,依托全球10個創新中心,2萬多名科技人員遍布世界各地,為用戶的美好生活體驗持續科研攻堅,這里面有很多一流的科學家。
二是解決好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關系。科技成果再好,如果不能轉化為商品,也只能是實驗室里的圖紙文件。海爾打通了原創技術成果快速轉化到整個產業鏈的體系,通過建立鏈群、創新聯合體等方式,讓優秀科研成果能迅速產業化并推向市場,為用戶生活帶來更好的體驗。同時,根據用戶的使用反饋不斷迭代技術,由此解決了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關系。
三是解決好應用型創新和基礎型創新之間的關系。應用型創新主要是產品的改進以及應用成果的轉化,這需要市場化的機制,海爾鼓勵科研人員和用戶深度對接、持續交互,這樣他們開發出的成果才是用戶需要的產品和方案。基礎型創新需要長期投入,所以海爾愿意給科研人員時間,既鼓勵創新,又建立了包容失敗的企業文化。
海爾認為,解決好這三個關系,才能把握好科技創新方向不偏離企業戰略,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企業力量。
海爾生態開放共贏 諸多科技創新成果為何源源不斷在海爾平臺上冒出?
這離不開海爾開放共贏的科技創新生態,通過引入全球創新力量加速中國自主創新,驅動平臺上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2009年,海爾自主構建開放創新平臺HOPE,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在全球建立了10+N的科技創新生態,覆蓋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鏈接了20萬以上的全球專家和100余個一流資源,面向智慧家庭、大健康、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的研發課題,匯聚全球智慧對接用戶需求,不僅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創新,還顯著縮短了產品研發周期。
舉例來說,海爾收到很多用戶反映,買一臺冰箱回家卻發現還要在櫥柜和冰箱間留散熱空間,如果縫隙不留足,散熱不暢會導致耗電量增加,時間長了冰箱還很容易損壞。由此,海爾研發團隊跟蹤到用戶對冰箱嵌入廚房的家裝需求,提出“自由嵌入”式冰箱方案,吸引近10萬用戶參與,超萬名用戶深度交互。同時,日本元老級制冷專家、建筑設計規劃院負責人、地產設計負責人、家居整裝設計師、廚房櫥柜設計師等生態資源方一起參與共創,最終將冰箱與櫥柜的距離降低到0,完全無縫嵌入,開創了百億級的市場新藍海。
面對用戶自由嵌入冰箱的需求,這些生態資源方之所以愿意參與到海爾的科技創新中來,是因為海爾開放生態的共贏機制。海爾平臺上有用戶的真需求,各類資源方協同創新為用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分享價值”的過程。
這種開放的生態和共贏機制源源不斷地吸引各類資源方參與進來,一起推動海爾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避免了沒有市場買單的“無效創新”。
人單合一是創新底座 科技創新的本質是人,海爾科技成果的背后是“人單合一”模式對人才的驅動。
海爾這次獲得中國專利獎金獎的項目牽頭人趙一凡出生于1995年,不到“而立之年”就拿下了國家級榮譽,他表示:“如果不是在海爾這個平臺上,這個國家級的榮譽我是不夠格的;如果不是海爾把我的設計送到了用戶手上,那這個設計就沒什么意義。”
在海爾平臺上,趙一凡團隊創新出了三角形的外觀設計方案,不僅讓他拿下了國家榮譽,實現了自身價值,也為用戶提供了外觀獨特、性能優化的新體驗,為用戶增值,這正是“人單合一”模式的體現。可以說,“人單合一”模式成就了這個青年設計師獲獎的“必然”。
“人”是員工,“單”是用戶的需求和體驗,員工在創造用戶價值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就是“人單合一”。事實上,不分年齡、國別、民族、企業,“人單合一”模式具備普適性,這是因為所有人有一點是共通的,即每個人都希望體現自己的價值,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尊嚴。企業要做的,就是為人實現自己的價值提供支持平臺。
背靠“人單合一”的先進管理理念,海爾創造了“自驅動”和“自進化”的科技創新生態。相較于傳統意義上的管理模式,“人單合一”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它活化了企業的組織架構,將傳統的部門、科層打散,轉化為一個個“創新細胞”,這些細胞不是被動的解決問題,而是以用戶為中心,自主驅動去不斷發現和尋找痛點,并創造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說,海爾不是一個出產品的企業,而是出人才、出創客的平臺。這也是為什么,95后在海爾的平臺上可以拿下中國專利獎金獎。在這樣一個具有蓬勃生命力、持續自進化的創新生態系統里,每個人的創新能力都被加持并釋放,支撐企業創新不斷向前。
今年年初,海爾宣布成立科技創新委員會,未來三年內將建立專項產業基金400億元,研發投入600億元,聚焦綠色雙碳、安全隱私與合規、專業領域的芯片與操作系統、AIoT/感知與交互、數據生產力五大共性的關鍵技術,突破行業核心技術難題。可以相信,海爾的創新生態系統正給我們的未來生活創造更多驚喜,也為中國科技強國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