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蒼蒼,江水泱泱,被譽為黃金水道的長江江面上,船只往來穿梭,一派百舸爭流的繁忙景象。作為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一批批水運工作者,滿載著貨物與生活的希望,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揮灑著汗水,譜寫著他們這代人的故事。
除了奔馳在大江南北的滾滾車流,中儲智運平臺上,注冊船舶數量也已超過2萬艘,船行江河間,是物流體系的重要一環。
老張,是中儲智運平臺上注冊的一名個體船東,跑船三十多年,今年的“五一”,他也要與這位“老伙計”共同度過了:
迎著早晨九點的陽光,老張瞇縫著眼站在岸邊,伴著船吊將最后一斗石料傾進艙體,他和碼頭熟悉的調度人員道別,再度踏上了一段七天七夜的航程。
老張在岸邊等裝貨
老張是名個體船東,原本在航運公司從事相關工作,后來趁著行情好,單獨承包了一艘船,航線主要在華東地區。“這些年才買了房,原來一直都在船上生活,早習慣了。”老張見過第一縷晨光鉆破薄霧,也經歷過三更半夜點燈卸貨,回憶三十多年的跑船時光,他感慨頗多。
“周邊航線上都有我們來過的身影”
“靠跑船我養活了一大家子,”老張真誠地說,“都說跑船辛苦,可是在廠里上班就不辛苦嗎?這個活我能干,而且確實讓我養大了兒女也買上了房。”老張對比后發現,水上的確比在陸上掙得多,雖然終日“不著岸”,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老張的駕駛室
老張的船是散貨船,煤炭、沙子、糧食、建材、器械都能裝,雇員也不一定,多則六人,少則三人,主要是他自個兒駕駛,“只要老板運費合理,我不挑貨也不挑線路”船一般只在岸邊做短暫的停留,往往一批貨卸完就裝上另一批貨,剛結束了二十天的航期,又開始了七天的行程,老張對航線的每段險流、每個灘頭都了如指掌。
像老張這樣經驗豐富的個體船東,中儲智運平臺上還有很多,他們默默無聞的保障著長江這條大動脈的暢通,背后也承受著許多鮮為人知的辛苦。
“跑船的苦也不是人人都能咽得下”
用“冬冷夏熱”形容船上氣候最為貼切,三伏天的時候,江面行船無所遮蔽,水溫超50℃,甲板溫度甚至達60℃,上面曬,下面烤。到了冬季,江風刺骨,就算裹上軍大衣也冷得人直打哆嗦。尤其是長江中下游每年的梅雨季節,江面時而薄霧綿延,時而暴雨傾盆,險象迭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船傾人亡。“最怕霧天,我時刻關注天氣預報,稍有起大霧的苗頭,我就立刻停靠港口,錨泊好船舶。”老張經歷過好幾次水上險情,對“安全”二字最是上心。
老張一年到頭都在水上,家人放心不下,所以老張養成了每天打電話報平安的習慣,“今天裝貨很順利,吃穿都充足,你照顧好媽媽,不要惦記我。”“還給我買了個保溫杯,準備怎么寄給我呢?”眼瞧著父親生日將近,貼心的女兒為他準備了禮物,可對居無定所的跑船人而言,能否順利取到快遞是個運氣活兒,“我需要計算好日子,讓快遞先我一步到達卸貨碼頭。”老張嗔怪女兒亂花錢,但眼里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
“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
“每次回家,女兒都會打趣我又‘落伍’啦。”在船上待久了,老張接觸新鮮事物確實感到力不從心,但他憑著“不服老、不服輸”的心態努力適應著時代的變化。
一次偶然的機會,老張結識了中儲智運,剛開始老張只能在中儲智運工作人員或年輕船員的幫助下操作軟件,“年輕人玩得溜,是因為腦子靈,我雖老,但多記幾遍總能記住。”他說,“中儲智運是央企,靠譜得很。”久而久之,老張已經掌握全套操作流程,運用自如。
近些年來,國家加快優化貨物運輸結構,大力發展貨物多式聯運,而水運作為多式聯運中的重要環節,無論是在北糧南運、還是煤炭保供,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為生產生活注入“新能量”。
運輸結構優化離不開多式聯運,多式聯運離不開“老張”
“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指出,我國貨物運輸結構還需優化,中儲智運作為全國最大的數字物流基礎設施平臺,打造了智運M-TMS(多式聯運管理系統),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多式聯運物流解決方案。
老張曾承運過一船從黑龍江——廣東的糧食,這家貨主原先采用鐵路運輸,常年被復雜的車廂申請手續、難以控制的車站裝卸條件、不斷上漲的物流成本所困擾。中儲智運在解相關情況后,通過M-TMS智慧多式聯運,為客戶定制公水聯運數字化物流解決方案,在保證船老板收入的前提下,降低中間冗余雜費百余元每噸。不僅如此,運輸過程全程可視、財務結算筆筆清晰可回溯,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農為政本,食乃民天,中儲智運為客戶量身定制的物流方案讓“北糧南運”航程暢通無阻,糧食如期到達,老張在這過程里也功不可沒。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復蘇,政策利好相繼出臺,企業模式的不斷升級,船運需求與日俱增,貨源和運價都較前幾年有一定提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