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為深化落實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部署,繼續致力于交叉學科研究,回歸法學研究的整體性,2023年5月20日,由復旦大學國際經濟行政法圓桌論壇、復旦大學法學院法制史學科、北京安杰世澤(上海)律師事務所主辦,復旦大學法學院國際經濟行政法團隊承辦的“跨學科研究:時空交匯下的中國民商法史與國際經濟行政法”研討會成功召開。
復旦大學原黨委書記程天權教授,復旦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廖文武教授,法學院王志強院長、鐘妮副書記等領導嘉賓,法學院潘偉杰教授、郭建教授、季立剛教授、趙立行教授、高凌云教授、馬忠法教授、陸志安副教授、王蔚副教授、蔡培如青年副研究員、孟燁副教授、汪倪杰講師,法學院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國際法學、法律史學等學科的師生,以及來自司法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長興島管委會、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上海市法學會金融法研究會、新加坡管理大學等單位的校友和學者參會、支持。
開幕式致辭
開幕式上,復旦大學原黨委書記、國際經濟行政法圓桌論壇榮譽主席、理事長程天權教授,復旦大學法學院潘偉杰教授分別致辭。程天權教授指出,本次研討會組織法律史、民商法學、國際經濟行政法學等領域的專家展開跨學科對話,深化對中國法學研究在全球化語境下的理解和認識,具有相當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使得專業性的研究具有深厚的理論根基和鮮活的實踐路徑。這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法學教育、法學理論研究最新文件精神的創新舉措,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潘偉杰教授認為,國際經濟行政法領域的研究、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卓有成效。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交匯期,將法治中國建設與法學學科發展放在世界歷史進程中理解,才能更好的推動學科發展。跨學科研究是適應未來潮流、推動學術發展的重要路徑,本次會議是一次富有智慧的跨學科探討。
主報告
復旦大學法學院郭建教授作了題為“中國傳統民事法律基本特點”的主報告。在主報告之前郭教授簡要介紹了葉孝信、程天權等教授主編的《中國民法史》(第一版)的學術成就,以及郭建教授、王志強教授為主修訂的《中國民法史》第二版出版情況。主報告的主要內容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民事立法的主要特點,呈現出長期缺乏獨立的民事法律形式,民事違法行為多以刑罰處罰,沒有單獨的民事訴訟程序,通過確認義務默認權利等方面的特點。二是民間民事習慣的普遍特征,包括相對性觀念,自保自助,長遠觀念,“利用”法律的觀念等方面特征。三是傳統民事法律文化基本特征,呈現出制定法和民間民事習慣脫節,名分優先,忽視程序等方面特征。從中可見,中國傳統民法、特別是民事司法,有很多值得當代中國民事法律發展、民事糾紛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借鑒之處。中華法文化,博大精深,充滿智慧,值得在中國式現代化法治建設中發揚光大!
副報告
復旦大學法學院季立剛教授作了題為“清末以來的商事立法及特征”的副報告。季立剛教授認為清末至1949年前的商事立法特征主要表現在:一是伴隨著對世界與中國關系及歷史發展的進一步認識,開啟中國傳統法律的轉型之門,在“商戰”、以法護商、以法興商等觀念下,“先訂商律”,公司法、破產法、海商法、票據法、保險法、銀行法、證券交易法等多部法律頒行;二是該時期的商事立法內容既有外部移植、深受大陸法影響,但又有內部繼承;三是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民商立法模式,既不是民商分立,也不是民商合一,不單獨編纂《商法典》,清末、民初重視商法總則性規范的設立,1929年后形成《民法典》債編容納一部分商事規范、另訂立各商事部門法,形成民商有限融合的創新性立法模式,形成民族性與世界性的對接;四是清末、民初的民商習慣調查,商人團體對商事立法的積極參與推進了立法的進步。
與談
復旦大學法學院趙立行教授、陸志安副教授、蔡培如青年副研究員與談。趙立行教授認為在時空交匯的跨學科研究視域下,舉行中國民商法史與國際經濟行政法研討會具有重要意義。他指出盡管中西方法律存在許多根本的不同,但在廣泛意義上的西方法律傳統中也能夠找到一些中國民事法律的特點,如諸法合體、區分所有權等。陸志安副教授從羅馬法、法國拿破侖民法典闡述了民法是權利法,《歐盟基本權利與自由憲章》中自由從事商業活動權以及聯合國工商業與人權談到人權對現在民商法的影響,并結合我國民法典和新修改的立法法,認為在進一步揚棄中國傳統民法、汲取中國傳統民法精華的基礎上,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商法制度大有可為。蔡培如青年副研究員從數據交易、數據權屬的角度出發,提出古今中外權利觀點的演變,并認為中國民法史中有關財產權的相對性理論對于闡釋數據類財產所有權的相對性具有啟發意義。
總結
復旦大學北京校友會徐永前會長、浦江法治論壇常務副主席朱國華教授作總結。徐永前會長高度評價本次會議的重要意義,并結合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主持或推動的十多部法律合規領域的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分享了在國際經濟行政法治方面的實踐成果。他認為中國民商法史的研究意義重大,在中國已經進入制度型開放的背景下,能助推古老的中華法系的復興和新生,助推中華法系在比肩英美法系、大陸法系的同時,更能解決當今世界難題和人類困境。朱國華教授也代表浦江法治論壇、同濟大學經濟法治研究中心祝賀研討會順利舉行。他簡要總結了清末以來的商事立法對于完善當代中國市場經濟法治建設的借鑒意義,并結合二十二年商會行業協會信用調解的案例研究,基于自身學術科研經歷強調法學領域建立自主知識體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現實性。
閉幕式致辭
研討會閉幕式上,安杰世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復旦大學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行業導師丁震宇博士,上海市法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法學院院長王志強教授分別致辭。丁震宇博士從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未來發展中即將面臨的各種挑戰與變革出發,高度評價了國際經濟行政法研究所取得的成效。王志強教授指出中國民商法史是復旦大學法律史學科研究的重點和擅長的領域,對民商法史的梳理有助于對我國當下和歷史定位的清晰理解與準確把握,是不可或缺的研究視角。同時感謝各方對本次會議的大力支持,并對未來國際經濟行政法研究的發展寄予厚望。
本次研討會由安杰世澤國際經濟行政法研究基金贊助,由浦江法治論壇、復旦大學北京校友會、復旦大學法學院校友會協辦,由復旦大學數字經濟法治研究中心、復旦科技園發展研究院、上海開放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上海政法學院絲綢之路律師學院、上海法學會海關法研究會、上海法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華琺商務咨詢有限公司支持。
據悉,國際經濟行政法圓桌論壇成立于2020年7月,論壇由復旦大學原黨委書記程天權教授領銜,并由復旦大學法學院國際經濟行政法研究團隊運行。多元主體、道器兼修,匯聚全國研政商社各方精英,著力打造兼具理論性、思辨性、實踐性、獨特性和公益性的創新平臺、社會智庫。已成功舉辦十次學術研討會和三屆大型峰會。其中2020年12月26日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峰會”,2021年12月18日的“統籌推進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全球化與金融規制法·上海峰會”,再到2022年12月3日的“國際貿易規制與海關法峰會“,多家主流和權威媒體進行報道,形成了較為廣泛的影響力,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相關稿件